访隐者不遇
高骈
落花流水认天台,
半醉闲吟独自来。
惆怅仙翁何处去,
满庭红杏碧桃开。
周达:我做人间那道光——“四真”诗人胡少杰的生命书写‍
发布时间: 2025/5/9 8:20:44 阅读:36次 分享到


当命运折断他全身的骨骼,他是用精神在书写,那些感人的字句,是生命赋予的最强劲的音符。这位用脚趾操作手机创作的诗人,用他26年的短暂的、残缺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充满阳光与生机的人生,真正诠释了什么是“描真境、抒真情、写真诗、做真人”的文学品格。他的诗词与人生,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胡少杰家住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是一名重度脑瘫患者,只有一条腿勉强能动。受电视节目影响,胡少杰迷上古典诗词。2018年,他进入网校,系统学习诗词格律,开始写诗,其间的辛苦难度,可想而知。2024年6月13日,胡少杰和姜星雨合著的诗集《最向东坡最好春》出版,精选了他创作的300余首作品。

现在我就他的这个诗集来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胡少杰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一个残疾人,他具有一个诗人的灵魂。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的栖居,作诗是让人之栖居首次进入光亮之中,从而使栖居首次成为诗意的。诗人通过诗歌或艺术活动,使得自身存在显现其本真意义,并与世界建立和谐联系。中国传统诗歌文化认为,诗有两大功能,称美与讽恶,简称美刺。孔颖达说,“至於变诗美刺,各於其时,故善者言美,恶者言刺。”照说胡少杰深受命运带来的不公,应当是对社会对人生有着强烈的不满的,但在他的诗中虽然有对命运的抗争,但多数诗词却表现出是在抒写真善美,我想这个就是人性的光芒,就是诗性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读他的诗词,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真字,诗中充满了真情实感,是真正的诗,和现在诗坛上充斥的“伪诗”形成鲜明对比,他写作态度端正,诗词风格明朗俊逸,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大爱情怀,不写应景应酬应制的“三应”诗,感动了诗坛,感动了社会,不但激励了残疾人,也激励了同时代的青年。总结他的“真诗”特点,大概有以下四点:


一、描真境:用诗歌记录生命的本真,他的诗词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表现了自然意象中的生命倔强。

如在《冬夜·松》诗中,他写道:“寒风吹寂夜,冷月照银松。陌上枯千树,苍枝笑酷冬”。这首诗以青松自比,用青松傲雪的意象隐喻自身残躯,展现了他在寒冬的严酷摧残中,依然傲立山间的坚韧。“笑酷冬”的倔强姿态正是他与命运抗争的写照。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陕北高原的荒凉与诗人的坚韧在此交融。再如《秋夜》诗中,他写道:“秋虫鸣断壁,冷月照孤灯。残影扶轮椅,诗心向晚晴”。将残缺的躯体与秋夜的萧瑟并置,却以“诗心向晚晴”完成精神升华,自然之境与生命之境互文。又如《寒岁三友》诗,他写道:“苍松绝壁揽云天,翠竹无心意自坚。谁解红梅孤斗雪,为留风骨在人间”。以苍松、翠竹、红梅自喻,表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还有一首小词《忆江南·早春》,他描绘了早春的景象:“春还早,小院数青芽。雾霭迷蒙含细雨,墚塬索瑟漫黄沙,才放一枝花。”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本真的捕捉。


二、抒真情:诗歌是心灵的呐喊,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抗争与对生命的热爱。表现了他身残志不残的生命烈度。

如在 《自嘲》诗中,他写道:“天生缺手足,偏要写春秋。砚滴沧桑泪,毫书块垒愁”。他直面身体残缺,自嘲中暗含反叛命运的锋芒,“写春秋”的执念成为抗争的武器。再如在《病中作》中,他写道:“病骨支残夜,诗魂铸铁砧。但留方寸地,也学杜鹃吟”。他将病痛比作铁砧,不断锤炼诗魂,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将肉体苦痛转化为艺术的永恒。这首小诗也可以令我们想起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身虽然微小残缺,但也能如鲜花一样盛开。又如在《言心》中,他写道:“懒与凡人争俗利,羞和贤圣夺空名。疏狂自在闲吟客,此世残诗只写情”。以心为喻,表明自己的写作目的,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真情。


三、写真诗:他创作了近千首诗词,记录了心灵的沸腾与生命的浓烈,他的诗都是真情流露,是用脚趾叩击的灵魂回响。

他的诗集《最向东坡最好春》,书名源于他创作的诗句“最向东坡最好春”,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如在《轮椅上的春天》中,他写道:“春风不度轮椅路,我遣诗行探柳烟。十指虽残心未冷,且将残墨写流年”。以轮椅为地理坐标,将身体局限转化为诗意探索的起点,残缺反而成为审美的契机。再如在《悲我生》中,他写道:“雏鹰折翼朝天望,造化无由朽木身。恨降凡尘今几悔?终身愧对白头人”。这首诗真实地表达了他面对命运的不公时的抗争与对亲人的愧疚。再如在《斗病魔》中,他写道:“挫骨又抽筋,残身烈火焚。何曾心色改,志气破千钧”。真实地展现了他面对病痛时的坚韧与不屈。


四、做真人:胡少杰他不仅用诗歌书写生命,更用行动诠释了“做真人”的意义,用生命的最后一道光,照亮了他的人生。

他生前登记捐献器官,离世后捐献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挽救了3人的生命,让2人重见光明。在他的《过年》一诗中,他写道:“热热腾腾不觉香,清清冷冷最寻常。此时明月将休息,我作人间那道光”。充分展现了他的无私与大爱。正因为有这种大爱,他才会毫无保留的捐献了自己的器官,这一壮举在这首诗里化为了诗意的表达,用身体最后的物质性完成精神永生的转喻。再如在《遗愿》一诗中,他写道:“躯壳本是尘间寄,何妨化作万家春。但留肝胆酬明月,莫使山河负此身”。将器官捐献升华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遗世”传统,身体的物质性转化为济世的精神性。在《绝笔》一诗中,他写道:“生如闪电划长空,死作流星照后人。莫道残躯无一用,且将热血暖寒门”。以物理世界的光热隐喻精神世界的永恒,残缺的肉身在终极关怀中完成自我超越。在《迎春》一诗中,他写道:“最喜东风漫送春,一轮新日破阴尘。痴心远眺前方路,不负今生逐梦人”。他的心中,也有诗与远方,也有梦想,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

胡少杰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他的诗歌与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追求真、善、美。他的“四真”不是传统美学的复刻,而是将身体残缺转化为诗意生成的原动力。正如一个学者所言,他的诗学价值不在于他的残疾身份,而在于他能将极端个人的经验升华为人类普遍具有境况。当明月隐身时,他选择成为人间的那道光,这种存在感正是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意义,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最稀缺的精神钙质。让我们铭记这位“四真”诗人,传承他的精神,用热爱与坚韧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篇章。


2025.04.16


在线人数:3583 今日访客数: 25557 今日页面浏览量: 48732 总页面浏览量: 288291333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