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
汪遵
椒宫荒宴竟无疑,
倏忽山河尽入隋。
留得后庭亡国曲,
至今犹与酒家吹。
言恭达《浪淘沙·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赏析
发布时间: 2025/8/6 8:51:04 阅读:56次 分享到

浪淘沙·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言恭达

血火洗坤乾,

烽燧相连。

狼蹄踏碎秣陵烟。

千百俊雄擎赤帜,

剑魄诗篇。

青史刻前贤,

浩气绵延。

忠魂化碧壮尧天。

苦雨霜风滋铁骨,

惕厉华年。



言恭达《浪淘沙·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赏析

江南

言恭达先生新作《浪淘沙·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在文字上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质,既延续了古典诗词的雅正传统,又融入了时代精神的厚重感;在书法艺术上,凸显“篆籀笔法”的清拙厚大、淳朴高古,浑然天成。他将抗战记忆转化为“清逸中见雄浑”的大草史诗,彰显文化自信的正大气象,在疾速流转中凝驻历史沉思,于飞白墨韵间叩响时代强音。

一、主题创作:立足重大历史题材,兼具时代关照与历史纵深

言恭达的创作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尤其擅长以重大历史事件或民族精神为题材,赋予作品强烈的现实意义与历史厚重感。此词以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为核心,选取“血火抗争”“忠魂牺牲”“精神传承”等关键维度,将十四年抗战的壮阔历史浓缩于词牌的有限篇幅中。上阕聚焦战争的惨烈与抗争的坚毅,下阕转向历史记忆的延续与当代警示,既回望过去,又观照当下,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纪念”范畴,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精神纽带。这种“以史为鉴、立足当下”的题材取向,体现了他对民族命运与时代责任的深切关注。

二、意象运用:象征与典故交织,古典意蕴与现代精神相融

词中意象的选择兼具“象征性”与“文化根脉”,展现出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深刻继承与创新转化。例如,以“狼蹄”象征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赤帜”象征正义与民族精神,“血火”“烽燧”直指战争的惨烈,这些意象鲜明直白,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与现实指向。化用 “苌弘化碧”的典故(“忠魂化碧”),以“尧天”喻指和平盛世,“坤乾”代指天地山河,这些源自古典文献的意象,赋予现代主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典意象与现代象征的融合,让作品保持了诗词的雅正之美,避免直白说教,达成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三、情感表达:沉郁与激昂交织,个人情怀与民族大义共鸣

言恭达的抒情风格兼具“沉郁”与“激昂”,情感层次丰富且极具感染力。上阕“血火洗坤乾”“狼蹄踏碎秣陵烟”,以沉重笔触刻画战争的残酷,字间凝结着对山河破碎的痛惜与对侵略者的愤慨,情感沉郁顿挫;而“千百俊雄擎赤帜,剑魄诗篇”,则转向对英雄群像的礼赞,笔锋刚毅,情感激昂,展现出民族在绝境中的不屈力量。这种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的交融,使词作既饱含真挚的痛感与敬意,又具备震撼人心的集体共鸣。

四、语言锤炼:凝练精准,格律谨严中见张力

作为古典词牌创作,言恭达严守“浪淘沙”的格律规范,句式长短交错,平仄协调,音韵铿锵,体现出对传统诗词形式美的尊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语言的“凝练性”——以极简练的文字承载极厚重的内容:“烽燧相连”四字,勾勒出烽火遍地、全民抗战的壮阔图景;“惕厉华年”四字,浓缩了“铭记历史、警惕未来”的深刻警示。这种“以少胜多”的语言功力,既符合古典诗词“炼字炼意”的传统,又让作品在有限篇幅中爆发出强大的思想张力。

五、主旨指向:精神传承的自觉,从历史叙事到现实警醒

言恭达的创作从不满足于对历史的简单复述,而是始终强调“精神传承”的现实意义,这一风格在词中尤为鲜明。上阕铺陈抗争历史,是为了彰显“剑魄诗篇”的民族精神;下阕“青史刻前贤,浩气绵延”,则明确了这种精神的延续性;结尾 “惕厉华年”更是将历史记忆直接转化为对当代的警示:提醒世人在和平年代仍需以苦难为镜,守护民族的精神“铁骨”。这种从“历史叙事”到“现实警醒”的主旨升华,体现了他作为优秀文化学者的历史责任感,使作品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

总之,言恭达的诗词创作风格,是古典诗词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既以严谨的格律、典雅的意象坚守着文人词的雅正品格,又以沉郁激昂的情感、深刻的现实关照,赋予作品强烈的时代生命力,最终达成了“历史厚度、情感温度与思想深度”的统一,呈现了言恭达一贯的书法审美思想和深层的文化气质,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本文为强国号发布内容


在线人数:1153 今日访客数: 136190 今日页面浏览量: 440076 总页面浏览量: 324439803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