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江世铨
不写晴山写雨山,
似呵明镜照烟鬟。
人间万象模糊好,
风马云车便往还。
王小凤:你是照亮人间的一道光——走近“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诗词人生有记‍
发布时间: 2025/5/3 12:49:35 阅读:106次 分享到


今天,“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诗词人生研讨会在陕西榆林举办。来自诗词组织、慈善机构、残疾人协会以及各级宣传、新闻媒体济济一堂,研讨仁美诗人胡少杰的诗词创作与他的励志人生,学习他的精神,宣传他的事迹。向这位身残志不残的青年诗人致敬,充分体现了中华诗坛和全社会对残疾诗人胡少杰的重视和关爱。这次会议是中华诗词学会在陕西举办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诗词交流活动,是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弘扬社会正风、正气、正能量的一次重要践行。作为陕西省诗词学会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有幸受学会委托,参与了中华诗坛寻找、帮助、宣传胡少杰的过程,并在少杰生前两次见面,亲见他创作诗词的不易、勤奋与快乐,受益良多,感慨良多,感谢大会给我机会与大家交流有关少杰的故事。

我与少杰的结识,缘于中华诗词学会残工委副主任刘爱红。那是2023年7月19日的晚上10点钟,爱红发给我一则消息,是新华社记者孙正好撰写的报告文学《太白诗云蜀道难,不过区区几重山”——窑洞“诗人”用脚写出诗意人生》。爱红主任说中华诗词学会周文彰会长读到这篇文章非常感动,为我们有这样顽强而优秀的诗友而自豪、而牵挂,希望进一步了解情况、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帮助。

那晚,我被文章中的主人公胡少杰感动,也被富有爱心的周会长、刘主任感动。第一时间和榆林诗词学会段云飞会长联系,同时把这篇文章转发到了陕西省诗词学会核心办公群。很快,孟建国会长留言:“这位残疾诗人的事迹太感动人了。这样身残志坚的青年,没有上过学,靠爷爷教字和自学,用脚写作,竟然写出如此内容充实、情感充沛的诗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定是吃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下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功夫,相信无论谁看了都会惊叹、感动。抽时间一定要去拜访看望这位青年诗人,向他致敬和学习。”

很快,我接到段云飞会长回复,得知胡少杰是榆林市榆阳区诗词学会会员,学会副会长郭宝玉一直在帮助胡少杰学习古典诗词创作。得到消息,孟建国会长随即安排我和曼利、秦香、宝玲等几位学会领导,代表学会前往榆林看望胡少杰。

7月23日,我们到达榆林,在段云飞会长、郭宝玉副会长,以及《榆林诗刊》编辑刘艳琴的陪同下,在少杰父亲的廉租屋里见到了少杰。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母亲离家,父亲身体不好,残病的少杰从小在偏远山村爷爷奶奶身边生活。少杰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羸弱,斜倚在被子上费力的勾着头和我们对话,但始终笑容满面,能感受到他的阳光他的开朗,我们的到来令他非常高兴。那一天,我们在一起聊了很久,少杰给我印象最深的话是:我爱诗,我爱诗人,写诗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郭宝玉副会长说:2017年认识少杰,当时得知少杰喜欢诗词,便主动帮着他学习掌握诗词格律。少杰有天赋,诗词感觉很好。所有认识少杰的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快乐很感染人,他的精神很励志。段云飞会长说:学会一直关注着这位特殊的会员。他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用他富于想象的心灵,写下了许多超出常人思维的诗篇,其中有亲情、有友情,还有爱情。有烦恼,有快乐,也有人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在这样一个孩子身上散发着异样的光芒。

这是中华诗词的力量,所谓“思无邪”,启迪心灵,陶冶情操,激发进取精神。

少杰用脚写诗的镜头传回北京,周文彰会长立刻部署残疾人诗词工委加强对胡少杰的帮扶。并以个人名义为少杰赠送人工智能“小度”,以方便少杰的生活起居和写作。残工委刘爱红主任则从此时时刻刻牵挂少杰,电话里、微信上,和他谈心,为他解难,学会残工委《仁美诗词》平台,多次转发少杰的诗作,宣传这位来自陕北的青年仁美诗人。

少杰用脚写诗的镜头传回西安,孟建国会长召开工作会议,号召大家向少杰学习。倡导各级诗词组织关爱残疾诗友,并第一时间个人捐助少杰1000元善款,从而掀起了陕西诗坛援助少杰、学习少杰的公益行动。学会公众号第一时间整理出版少杰诗词专刊。以刘炜评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第一时间捐款资助。第一时间写诗赞叹,“长安诗人”西安美院周小鹿教授以四言古风一首,饱含深情的赞叹歌咏胡少杰。会员诗友也纷纷发来读少杰作品的感想,亦纷纷解囊资助少杰:这里有边远乡村的,有抱病卧床的,还有摆摊卖菜的……包括社会上的朋友们也闻讯前来奉献爱心。榆林市府谷县一位名叫刘爱霞的朋友,自己捐款1000元,又组织他们家族(群名:五福临门之家)79口人中的17个孩子捐助1050元。随捐助善款,刘爱霞附信一封:“……一个家族要发展,必须要有好的家风。胡少杰不屈不挠的人生经历和学习精神,值得我们的孩子们学习”。一位孩子在家族群留言(截图):“一位如此残疾少年,能成为诗人,能成为大家尊敬的人,我没有怜悯,只有敬佩”。

用中华诗词救赎自己,感动他人,这是少杰精神的源头,这是少杰精神的感染力。

8月20日,孟建国会长亲自前往榆林,带着陕西省诗词学会全体会员的问候,带着数百位爱心诗友、爱心人士的捐助(41920元),来到少杰的家——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鱼河湾村(胡家圪崂)看望少杰。孟会长蹲着与轮椅上的少杰攀谈的场面非常感人。一同前往的段云飞会长也带来了榆林诗词学会会员们的捐助和爱心。

2023年12月16日,中华诗词学会深圳会议,残工委召开专题座谈会,数十位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我受残工委邀请参会,向全国诗坛介绍仁美诗人胡少杰诗词人生近况,现场播放的少杰躺在轮椅上用脚写诗,和向大家致意的画面感动了更多的人。

得知少杰的情况,陕西省慈善协会和省市区等各级残疾人协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启动救助措施。看望胡少杰,为他送去生活物资,更换轮椅,整修门前小路,以及关注少杰诗集出版等事宜。《榆林日报》《榆林传媒》持续关注报道胡少杰事迹,强记者、郝记者多次走近胡少杰。那次跟随孟会长、段会长看望少杰的时候,强记者与我们同往,还专门带了她的女儿,说要让孩子感受少杰这顽强的生命力,感知中华诗词的魅力,见证人间大爱。

数不清的爱心,说不完的故事,这是少杰感动社会,这是社会关爱少杰,这是一场爱的接力。

2024年6月,在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下,少杰诗集《最向东坡最好春》出版,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少杰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令人折服。那些个日子,是少杰最开心的日子,我们都为少杰高兴,为他祝福。但意想不到的是,两个月后,2024年8月8日中午,无数次折磨少杰的疾病突然再次复发,夺走了少杰的生命,令人心痛不已。

少杰走了,但是,他又一次的感动我们——毅然捐献自己的肝脏、肾脏、眼角膜等鲜活的生命器官,挽救了三个人的生命,给两个人带来光明。令人心疼啊,又令人无比的敬佩!少杰,用阳光、用坚强、用美好的诗篇,更用无私的奉献,感动了这个世界,感动了无数的人。

少杰走后,社会各界的关爱还在继续,特别是中华诗词学会残工委,关注少杰,关注《最向东坡最好春》。周文彰会长得知诗集发行困难,亲自在诗坛、在社会、在企业家群体进行推介,从而一批批图书被爱心人士订购,胡少杰的诗集在社会上持续引起反响。

2025年2月20日,中华诗词学会发布消息:破例授予胡少杰“感动社会诗人”荣誉称号。表彰胡少杰在艰难人生处境中学习和创作诗词的感人事迹,弘扬胡少杰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倡导人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感动社会诗人”,这殊荣,是对仁美诗人胡少杰的最好告慰,也是为社会矗立起一座新时代大爱无疆的诗人丰碑。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少杰,诵读少杰,我非常感动。围绕寻找少杰,帮助少杰,宣传少杰,我看到了社会的温暖,看到了人性的善良,看到了胜于亲人的情缘。我读少杰,总是眼含热泪,我从他的诗句里能读到那个向阳而充满诗意的饱含春天气息的东坡,能读到东坡下的山路弯弯,和崎岖山路上跌跌撞撞走过的少杰。更加能读到这来来往往、关爱关切着这位坎坷青年的人们,包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嘉宾。

我与少杰的微信对话,停留在2024年8月8日晚11:05分:少杰,我一直期待着你能(从医院)回来,我们继续讨论诗文……少杰,你是“照亮人间的一道光”,你激励着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自强不息……

我衷心祝愿少杰心心念念的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谢谢大家!


附:


少杰诗人


周小鹿



镇北峩峩,榆溪浪浪。嗟我诗人,洵美且强。春泯乎兮,雪埋乎兮。嗟我诗人,心花且烂。隼之跌跌,猿之折折。嗟我诗人,情困且蜷。白头汤汤,稚子荒荒。嗟我诗人,戟天且枪。西顾丛沙,南倚蒹葭。嗟我诗人,既咏且永。既咏且永,惟旷惟鸿,惟乱惟工,不在小大蛩。诗邦有幸,红峡镌亦莫穷!


在线人数:2335 今日访客数: 8351 今日页面浏览量: 15919 总页面浏览量: 287352162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