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怀山友
齐己
春城来往桃李碧,
暖艳红香断消息。
吾徒自有山中邻,
白昼冥心坐岚壁。
李宁:忍不住了,再说“打压新韵”
发布时间: 2025/5/8 7:37:41 阅读:208次 分享到

我在《作品与争鸣》平台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今诗坛为什么难见好诗》的文章。该文虽被网络限流,但六千左右的阅读量和一百七十多条留言足以说明新韵被无情打压的事实。《燕赵新韵》主编李庆春先生嘱托我写一篇推广新韵的文章,其实我哪会写什么文章,只是瞎唠叨罢了。


我写诗也有好几年了,水平实在不行。开始写是用平水韵,和很多初学者是一样,我觉得用平水韵写的才是诗,和古人用的是同样的韵部,很高大上,写出来的诗古色古香,很有融入感。后来时间一长,才明白我错了,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诗,重在立意,重在表达,和用什么韵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新韵才更得心应手。希望想学写诗的朋友们不要像我这样,要少走弯路。


当代诗词立足当代,写当代社会生活,抒发当代思想感情,用当代语言,这么说可能没有多少人反对。可是,如果一个打扮入时,衣着时尚的吊带裙少女,吸引满街眼球聚焦欣赏,从头往下看去,忽然发现她竟然是一双裹足后的三寸金莲,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大煞风景,美感顿失了吧?打算献花求爱的男士也会痴念顿消,退避三舍。平水韵,就是紧扣时代脉搏、抒发时代之声的当代诗词这个俏丽佳人,继承祖奶奶保留至今的三寸金莲。平水韵是古人的普通话,并不高深。只是时代不同,汉字的读音也不同而已。古代许多大诗人写诗,如白居易,都是要普通百姓都能读懂才行,诗和文章不同,古人写文章之乎者也,咬文嚼字,而诗就是普通话读音,诗语以言浅意深为要旨。不知为什么,当今很多人把这些搞反了。当今的人写诗是给当今的人看的,不是给古人看的,所以要用当今的普通话来写。


我并不是要对抗平水韵,懂平水韵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欣赏古诗词。只是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用平水韵创作。当然用平水韵写出好诗的确实也有很多人。可是不应该贬低和打压新韵。我说用平水韵写诗,用普通话来读就不押韵了,读着别扭。有人说了,不能用普通话去读,写是写,读是读,两码事,真成了做一套说一套了,“书同文,车同轨”原来行不通,真要把秦始皇气得跑出来吗?要真是生在秦始皇那个时代,也就不会有新旧韵之分了,按照他老人家的性格,应该是都用新韵,没人反抗。


我不相信有谁能了解所有古人的正确读音,有些人用平水韵写出来的诗自己都不会读,就成了笑话。袁枚的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毋庸置疑,这首诗肯定是押韵的,可是“立”字到底该怎么读?或者“樾”和“立”怎样读才能押韵?再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在当时也肯定是押韵的,而当今人们都讲普通话了,有一位专家就说这首诗不押韵,那就错了,“者”读zha(三声)。只是您仍然那么写,让“者”和“下”做韵脚,就是刻舟求剑,食古不化了。


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值得初学者警惕,那就是为什么有些专家见到新韵就气急败坏,如临大敌,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对于平水韵,他们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很多时间,几年、十几年甚至更久,去学习,他们把所谓四声八病,细微末节都研究到家了,成了专家。他们要指望这个去教课、去授徒、去挣钱。如果用新韵,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普通话,还用他办班吗?


再有,如果都用新韵写诗,他们的平水韵作品,人们读的不上口,不愿意读,渐渐地就没有了读者。如果他们也改用新韵,那么,他们以前的那些心血白费了不说,他们的水平,就和初学者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了。因此,他们反对新韵,不是为了顾全大局,不为促进当代诗词健康发展,而是出于私心,维护自己的体面,保卫自己的摇钱树:办班收费。


当前那么多的函授班、直播班,各种名目的培训,有人每年光招生讲课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真成了诗词界的暴发户。他们讲写诗有多少窍门多少秘籍,就好像医家的祖传秘方似的。他们的秘籍就包括了平水韵。很多初学者,听他们讲的那么玄奥高深,就非常佩服他们,崇拜他们,就甘心情愿掏腰包。大肆办班招生,靠秘籍变现,当前最积极活跃的那个人,就不说他的名字了。我不知道众多学员买了他的课时后,究竟从中学到了什么。实际他们要真有秘籍,真有诀窍,还能传给您吗?他们的儿孙早就成诗人了。如果真有秘籍,李杜苏辛一定会私授给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怎么没见过他们后代的作品呢。我就想问问这些讲课的专家,您以为写诗等同于夫妻房事吗?古代女儿出嫁前,母亲都要把压箱底的祖传宝贝拿出来,让女儿照那个秘籍一招一式去操作。还是那句话,写诗一半靠灵性,一半靠后天努力读书。新韵如果普及了,写诗难度降低,那些大师的神秘面纱就被掀开,秘籍也就不攻自破,从而无课可上了,没人崇拜,没人报名听课,他们中的好色之徒,也就得不到心仪的美女献身陪睡了。


总之,我们写诗的目的是为了充分畅快地表情达意,实在应该选择一种最方便简单的工具,这当然就是普通话。也许多年以后,世易时移,我们所用的“新韵”,又有可能成了旧韵,我们当然也不能苛求后人不得放弃,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最后我再次强调:虽大力提倡新韵,却并不全盘否定平水韵作者和作品。我只是鄙夷那些借平水韵办班变现,忽悠人的“诗词经济学家”。而那些有家国情怀、悲悯意识的平水韵诗人和作品,一向为我所喜欢,习而不倦。只是有些专家,比如徐教授,恨不得把新韵一脚踹入泥潭,从此消踪灭迹,他说用新韵写的不叫诗,此种奇葩论调实在令人气愤,因此借用另一位李女士的说法“怕你忍不住”,我发了这番感慨,是的,因为忍不住。


下面是我发表在今年《中华辞赋》上的三首新韵作品,按徐教授的话来说不叫诗,现附在文末,请诸位读者评判。


秋兴

去雁书人入晚霞,瘦竹絮语对蒹葭。

一林红叶无私落,好让空枝长雪花。


白洋淀与诗友夜饮

做客农家欢乐多,美食香溢大柴锅。

千杯不尽诗人兴,端起平湖饮碧波。


蚊子戏咏

蚊子唱歌学已精,夜深唤我起来听。

果然阵阵歌声妙,此刻甘心送掌声。



作者简介

李宁,别署李求之,世居河北廊坊。性别女,性格男。


转自《作品与争鸣》公众号

在线人数:2929 今日访客数: 29106 今日页面浏览量: 55250 总页面浏览量: 288297918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