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一作:有花)
赵汝周:如何创作喻理诗?——周文彰教授32首喻理诗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5/8/5 9:54:32 阅读:347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喻理诗是一种将抽象的道理蕴含在具体形象、场景或情感中的诗歌体裁,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诗词之友网刊》(第5期)选刊周文彰教授喻理诗32首,喻理诗甫一发表,便引人注目,随后《瞿塘潮诗评》、江苏省诗词学会《苏诗韵味》先后予以转载,吴恵良、邹志高先生发表精彩评论。笔者细品周文彰教授32首喻理诗后得到多维启示,于是撰写了《如何创作喻理诗》一文。


关键字

周文彰、喻理诗、特色、启示。



2025年7月23日《诗词之友网刊》(第5期)选刊周文彰教授喻理诗32首,随后《瞿塘潮诗评》、江苏省诗词学会《苏诗韵味》先后予以转载,吴恵良、邹志高先生发表精彩评论。
喻理诗是一种将抽象的道理蕴含在具体形象、场景或情感中的诗歌体裁。它不直接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意象让读者在感受画面或情感的过程中,自然领悟其中的道理。创作喻理诗既要体现思想性,又要保持诗的形象性和审美趣味,使道理得到诗意的表达。喻理诗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周文彰教授的喻理诗甫一发表,便引人注目。周文彰于1988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又担任哲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领域的研究。诗集有《诗韵校园—国家行政学院校园诗》《诗咏运河》等,关于诗词工作论著有《会长的使命》《会长可以这样做》。作为哲学博士和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周文彰自然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功底。此外,他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生阅历。因此,他创作的喻理诗具有鲜明的哲理性、突出的时代性、生活化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风格。

这些喻理诗以阐述道理哲理为主题,以哲学思辨为根基,以文学意象为载体,将抽象的思想观念、人生哲理、社会规律加以诗性的时代表达,既延续了中国传统喻理诗“以诗证道”的文脉,又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思考,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为当代读者提供了多维启示。

一、哲学思辨的诗性转化

周文彰教授以诗人之眼诠释哲学命题,将辩证思维具象化为可感的意象,让诗意和理趣相得益彰。如《美与丑》:

冰凌透亮挂梅枝,他说妖娆我皱眉。
诡秘莫如言美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通过挂在梅枝的冰凌这一自然现象引申出“妖娆”和“皱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评价,揭示审美判断的主体性,暗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主客体辩证统一”原理。又如《中庸适度》:

处世中庸路路通,过犹不及事皆空。

箱温适度孵鸡雏,烈火能将铁石融。
诗以“箱温适度孵鸡雏,烈火能将铁石融”的日常经验,阐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将哲学原理转化为生活智慧,让读者体悟到“度”的重要性。而《李白〈独坐敬亭山〉解疑》一诗,则将李白原诗具体意象重构为哲思意象,从“相看两不厌”到“相看疑窦起”,从“只有敬亭山”到“事有多重解”,以敬亭山的历史典故引发何为“真实”的探讨。
这种“以象喻理”的创作手法,使抽象的哲学命题在诗意中获得生命,正如他在《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所言,“若道玄思无大用,何来观念破牢笼”?正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推进了改革开放,哲学思想对现实具有能动作用。而哲思入诗,正是让大众更好地领悟哲学智慧的“无用之大用”。他的喻理诗常蕴含着他对唯物辩证法的精妙运用。如《刚与柔》:

刚如利剑柔如水,各具神奇莫自夸。

柔助沛公兴汉业,刚教西楚折江沙。

后两句以历史典故刘邦与项羽的故事说明刚柔相济的处世智慧。《盈与亏》《苦与乐》等诗也都运用不同意象,揭示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哲理。这种哲学与文学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有些喻理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局限,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二、社会现实的深度观照

周文彰教授是生活的有心人,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喻理诗中。他的诗,有的源于对历史的沉思。如《大运河古粮仓之杭州富义仓》:“以仁致富富安然,仁者于人施爱怜”,从历史遗存切入,探讨经济伦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将古代仓储文化与现代“共同富裕”理念对接,展现出“以古鉴今”的历史纵深。这种对历史现象的哲学思考,使诗词超越了个人抒情的范畴,成为时代精神的镜像。

有的则是从生活细节中提炼哲理。如《看幼童们快乐地互换玩具有感》,以儿童分享玩具的微小场景,引发对成人世界缘何争斗不息的大思考,引申出“一瓣童心人我共,何愁世上起纷争”的和平理想。《浪淘沙令·何有惊魂》则极力描绘春节雪天堵车的现实困境,通过“冰锁车轮”“苦度晨昏”等多个意象叠加,引发“观地观天观自我”的生存智慧。这句有哲理的话“一语双关”,恐怕不仅提示我们出门要注意观测天气预报和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我”的主体性,提升规律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惊魂”之事。

三、人生智慧的多维启示

周文彰教授的喻理诗涉及不少人生哲学和处世智慧,凝结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存在的思考。

《自励》“谁道生涯尽坦途,从来困厄育鸿鹄”传递出逆境成长的辩证道理,而“心驰霄汉青云远,踏破峰峦意未足”写出了志存高远、奋斗不息的人生豪迈。
《写给我的学生》以“条条道路通罗马,有志前头总是春”鼓励青年学子勇于尝试、多元发展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一个“春”字展现出春暖花开的美好愿景。
《伞》则通过“晴天收起不张扬,遇雨撑开尽大方”的物象隐喻,提出“屈伸自在”的处世哲学,将儒家“中庸”思想与现代生存智慧结合,赋予传统哲理新的时代内涵。

在《次韵梅岱吟长咏六尺巷》中,“争锋咫尺如张弩,退步三分可变金”两句,化用历史典故,阐释“谦让”背后的博弈智慧,揭示“退”与“进”的辩证关系,这种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创作手法,使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新生。

四、艺术创新的实践范式

周文彰教授喻理诗的独特魅力,很大程度源于他在诗的结构、意象和语言表达上的创新,形成“雅俗共生”的独特风格。

在诗的结构上,他创造性地将理性思维融入诗词格律,呈现逻辑严密的构思艺术。《高调行事诫》以“行来高调患无穷,易陷同仁诟病中”的起承转合,构建“现象—后果—警示”层层递进的说理结构;而“初露红尘一火星,风吹瞬可化为零。谁成千里燎原势,但有人民万事兴”,则通过“星火—燎原”的意象递进,完成“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诗性论证。这种“理”与“诗”的有机统一,使作品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为旧体诗词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范本。
在意象选择上,他善于通过具体物象或生活场景揭示哲理,避免抽象说教。例如,《在鹿门山孟浩然故居前》:“身临此处读春晓,引唱林中千万鸟。最爱撩人喜鹊声,从今莫道知音少。”借喜鹊之声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新解,将人际关系的哲理融入自然意象。又如《伞》,以“伞”这件日常器物为核心意象,通过伞的“张扬”“撑开”转换过程诠释人生起伏,更能引发人的共情。

周文彰喻理诗的语言表达既遵循古典诗词格律,如《卜算子·礼仪之邦》的严谨词牌,又融入现代语言。《在八宝山向书友鞠躬告别》“面像三躬感万千,阴阳不见转身间。今朝难晓明天事,存在先于本质前”,更是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他的喻理诗语言简洁明快,如《读书》“万卷读来笔有神, 诗熟三百自歌吟。一阶一本登梯去,可做经纶满腹人”,化用杜甫名句“读书破万卷”和高尔基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传递勤学真理。《致“感动中国人物”》通过“牺牲浑似家常事”的抒情笔调,讴歌奉献精神,实现情、景、理的统一。

五、时代使命的自觉担当

作为哲学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周文彰始终以诗词为载体,践行“为时代画像”的文艺使命。《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诗,以“一纸雄文起飓风”描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哲学论文对“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远影响,通过“若道玄思无大用,何来观念破牢笼”设问,阐发哲学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周公必大的人生启示》以“清名一路伴生涯,更有诗章灿若霞”礼赞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感叹秉持“仁义”使人不朽,弘扬“立德、立功、立言”的社会责任。《致“感动中国人物”》则讴歌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一句“感天不止天飘雨,动地无言地涌泉”,让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直抵人心;“牺牲浑似家常事,换得神州别样妍”,颂扬他们为国为民的大无畏奉献精神。

这种将个人创作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密联结的创作立场,正如他在《诗词的功能和诗人的社会责任》中所言:“诗人不能只待在‘小我’的天地里,而应拥抱自然、深入社会,为时代提供正能量”。他的《时间的有与无》一诗,以“披阳踏月自前行,酌字寻词笔未停”的生活意象,引申出“无意光阴空逝去,有心随处见诗情”,阐明“有时间”和“无时间”,全凭个人对时间的态度,有没有珍惜时间的意思和利用时间的态度,体现喻理诗的当代价值。
总之,周文彰教授的喻理诗创作实践,形成了“哲理意象化、情理统一化、语言当代化”的独特风格,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只有既深入古典诗学宝库汲取营养,又要直面现实生活;既尊重诗词规范,又创新语言表达;既发挥理性运思优势,又保持感性抒发活力,坚持守正创新,喻理诗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作者赵汝周,《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原主任)




在线人数:3161 今日访客数: 74554 今日页面浏览量: 231744 总页面浏览量: 323568376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