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辞
郭仁表
飘风暴雨可思惟,
鹤望巢门敛翅飞。
吾道之宗正可依,
万物之先数在兹,
不能行此欲何为。
张家港诗词学会举办 首届苏州地区少儿诗词创作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3/6/5 15:29:53 阅读:4843次 分享到

   2023年63日,在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磅礴厅召开了首届苏州地区少儿诗词创作研讨会。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苏州市诗词协会会长周秦;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苏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州中学教师闵凡军;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苏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太仓市诗词协会会长葛为平;张家港市图书馆副馆长、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徐梦华;张家港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姚美霞等领导以及苏州各区县诗协的领导和校内外诗教专家参加活动。



 

   活动分为“首届苏州地区少儿诗词创作研讨会”与“竹林童话诗会”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两个流程,第一个流程首先由张家港市全民阅读促进会副会长姚美霞女士为活动致辞。接着由张家港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陈烨文女士介绍了张家港地区诗教总体情况以及张家港市儿童诗歌研究创作基地的情况。由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苏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太仓市诗词协会会长葛为平先生宣读江苏省诗词协会发来的贺信。周秦教授和徐梦华副馆长为“苏州市少儿诗歌采风基地”揭牌。最后由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苏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州中学教师闵凡军先生代表昆山市诗协筹备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俞建良先生向张家港市图书馆转增《墨竹图》。









 

  


 第二流程先由周秦教授为本次研讨会作题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少儿诗词漫谈》的专题讲座。之后由苏州各区县校内外诗教专家畅谈诗教经验。


 




   

沧浪诗社副会长 苏州中学闵凡军老师   

学校诗教工作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起诗歌一直是中国文学天空最闪亮的明星,尤其到了唐宋,更是成为那个时代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

一、诗歌的三大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中国也是一个具有诗教传统的国度。从《诗经》到乐府诗,从孔夫子到今天,用诗歌作为人伦教化和情感陶冶的载体早已深入人心。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内容极为丰富,绚丽多彩,体现着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力量。屈原崇高的“美政”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九死不悔的节操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杜甫、白居易等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人的满腔报国热忱,至死不渝的爱国情结,以及民族英雄岳飞的一曲《满江红》,至今还使每个中华儿女为之感奋。还有那些讴歌壮丽山河的诗篇,歌咏亲情和真挚友谊的诗篇,抒写纯真爱情的诗篇,以及生动描写四季景物、赏心乐事的诗篇等等,读起来都会涤荡心灵,陶冶性情,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它的三大功能的体现

二、学校诗教不但不是“不务正业”,恰是“正业”的延伸

诗歌是语文课应讲授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占据课本课堂的重要内容,但限于应试的功利性思想,一直没把古典诗词的创作纳入考试的范畴,连中考、高考作文其要求都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诗歌创作似乎成了中小学不能涉足的禁区,这与“诗的国度”实在不相称。我们无力改变大局,但在自己可行使的教学范围内尽力做些诗词创作的培训,让正业适当延伸,这并非是不务正业,恰恰是正业的延伸。

三、如何继承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

当前从事古典诗词创作的人员虽不在少数,但人员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多数都是离退休人员打发时光、驱逐寂寞的寄托,难以保证高质量的继承和弘扬。因此在中小学发现培养诗词苗子显得特别迫在眉睫。我一直从业教育,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苏州中学也有较宽松的条件,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为每个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2011年我们成立了诗词写作组织“南园会”,后更名为“诗词讲习所”,并从那时起创办了古典诗词校园刊物《南园小窗》,十三年来已出刊27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高一年级每届都有选修课,我每届都开设“诗词创作与欣赏”课程,抓住一切机会“渗透”。现在诗词楹联社每届社长都把办好“苏州中学诗词大会”作为自己任期的重要目标,一年一届已形成定例,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诗词氛围。苏中的诗教也逐渐形成一个品牌,得到省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的关注与推广。在各级各类刊物专版专栏推送发表十余次,得到社会的认可。


 



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校 顾艳雯老师:

深挖诗词妙趣,助力童诗创作


少儿诗词写作并不是以培养诗人为目标,而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宗旨。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呵护学生心中已有的创作种子。我秉持的宗旨是“激发兴趣,鼓励为主”。首先要从基本的读、诵、赏来入手,要发挥好教材的作用,从基本的仿写开始,先仿写一两句,再到仿写整首诗。我认为,兴趣的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乐于写诗,必须让他们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主要按照以下步骤来推进。

一、晨诵午读,日就月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掌握诗歌技法运用,找到创作的灵感。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为诵读材料,将晨读最后5分钟、课前2分钟作为专门的经典诵读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积累良好的诵读语感,在各种形式的趣味诵读中提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在诵读之后,适当给他们渗透一些诗词格律方面的相关信息,如绝句和律诗的区别,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

二、寻味诗踪,绘连地图

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中的诗词为蓝本,将古诗和中国地图融为一体,跟着诗人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借助描绘古诗词地图的地理性教学,让学生在领略祖国壮美山河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浸式学习古诗词,在寻访探究中拓展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绘连诗作地图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地进一步深挖唐宋两朝代表诗人李白、苏轼的人生行迹,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在透彻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后特别定制人物名片,使学生可以不限时间、空间地前往诗人踏过的每一寸土地、欣赏的每一处风景,寻找诗词的创作源头。与李白、苏轼一起坐上时光列车,跨越千年,穿梭于东方美学的诗词意境里。

三、一诗一画,亦诗亦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许多古诗都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而诗中的风貌、意蕴、主旨都可以通过画面和生动的现代化语言展现出来。有时画面了然于胸,古诗也就了,故可以从图画入手,让学生自己查阅、总结诗歌知识,设计、绘图、书写,引导学生绘出属于自己的诗词小报,在一方白纸上展现诗歌的魅力。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学生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能有效展现学生学习诗词的成果,在给观赏者以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美感和启迪的同时,还将原先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模式转为主动探究释疑的创造性活动。

四、徜徉诗海,情景再现

通过想象与古诗词意境相符的情境,联结学生在“诗词地图”、“诗词小报”等学习任务中已取得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合理发散思维,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将诗词中的情景生动再现,以己心揣他心,以己笔抒他意。写作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内部互相分享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比一比,改一改,提升学习诗词的能力,使班内乐学古诗的氛围更浓厚。

五、榜样示范,尝试仿写

在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兴趣,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后,就可以让学生仿写。学生模仿写古诗,其难度是比较大的,教师对学生创作能力有清晰认识,及时作出指导最为关键。如《小池》的仿写,教师可以展示学生作品以作示例。展示的示例最好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写也可以写出来,这是一个同学的作品:小溪流水清又秀,绿树花朵更温柔。蝴蝶飞舞如天仙,孩童风筝居上头。”这个小朋友的作品虽然在平仄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做到押韵,意境也不错,对小学生来说很不容易了。我在展示这个作品后,让学生对照格律,在大致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作品是“溪水潺潺清又秀,红花绿树更温柔。翩飞蝴蝶如仙境,稚子风筝居上头。”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一二声的字都是平声,比如“蝶”,引入入声字的概念。又如仿写《如梦令》,有同学是这样写的:“今年春色真早,转眼遍地芳草。问与孩童知,满园红紫可好?确好,确好,山色春光袅袅。”这首已经没有了之前那首的口语化了,诗味也出来了,就是平仄上还需要修改,再让学生群策群力一起修改,改后的作品是:“今岁春光真早,转眼皆为芳草。问与小儿知,红紫满园可好?确好,确好,山色春光袅袅。”学生即兴之作还显稚嫩,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是对古诗词创写的欲望和兴趣,是对古诗词抽象知识的转化、内化能力和运用能力。对孩子作品的修改和创作的鼓励,是对孩子个性张扬的鼓励,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对古诗词创写的隔膜和畏惧之心。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后,将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册,召开作品分享会,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我相信,以上各项体验式实践活动,定能鼓励学生以古诗词的文学样式表达心中的情感意志,让古诗词从学生眼里走到学生心里进而发出于笔端,从教材走出课堂进而融入生活。




张家港市诗词学会少儿诗教交流稿

尊敬的周秦教授、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首届苏州地区少儿诗词创作研讨会,就由我来代表张家港地区的少儿诗教工作团队,先来抛砖引玉吧。

我们张家港市诗词学会于2014323日正式成立,2015年春季就开始了“诗语少年”诗词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274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过程就不再赘述,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关于近体诗创作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吟诵切入

  我们一般以吟诵的方式举例,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感,配合肢体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形象演示,让学生逐渐辨别平仄之间的变化规律,慢慢沉浸到诗词的节奏律动中,培养出一定的兴趣来。然后解释何谓平仄四声及其来历,四声分别有何特点,何谓押韵、押韵有何特点,等等。

二、例诗拆解

  将选定的例诗通过吟诵表达时呈现的出句的句式特点,放慢放大,划出音步,点出节奏点,引出两平两仄交替推进的格律诗基本规律。再放大对句的特点,引出对应位置平仄相对的规律。再通过对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句式特点,引出“粘”的概念。最后结合出句“仄收”、对句“平收”的规定,描绘出近体诗的格律要求的整体框架。

三、对仗熏陶

  对仗是古诗词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仍是以吟诵切入的方式讲解《声律启蒙》的部分篇章,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了解古诗词适合运用的相关意象。初步理解什么样的意象通常跟什么样的意象相对仗,为什么要这样对仗,慢慢引出对仗的五条主要规则。视年级高低还会决定是否拓展到楹联、诗钟等领域的内容讲解。

四、典故积累

  典故的合理运用,能增加古诗词的厚度。对于学生而言,并不要求一定要运用典故,但多积累典故,对古诗文的学习,对课堂语文的学习,对现代文写作的提升,都有相当大的好处,所以我们仍会要求学生增加这方面的阅读量,并要求一定数量的精读和深挖,以及尝试在诗词创作中运用。诗教团队成员通过赏析精讲课程来传播这样的理念。

五、习作修改

  初学创作,作品一定是稚嫩的,不可避免还有格律和韵的错误、句式的单调或不合节奏、对仗不谐、典故误用、主题不明等情况,需要诗教老师进行指出问题、讲解原因、提出指导意见、修改举例等工作,并逐渐由老师指导修改为主,逐渐过渡到学生自行修改为主,从而创作出一首基本能够满意的作品来。水平相对较高的作品,我们还会推荐发表、推荐参赛,让学生对学习诗词产生获得感、满足感,进而成为进取的更大动力。

  我们的诗教工作在思维上还有不少局限,做法的实施上也有不少困惑,需要诗教学校配合,需要同道们的交流启发,希望能在这次研讨会上得到大家的指点与补充,以便能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进步。谢谢大家!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 包翠玲老师 交流稿:


      各位领导、各位诗友,早上好。承蒙周锦飞社长邀请,让我谈谈中小学施教方面的事情。我很惶恐,让我说什么高大上的理论或经验什么的,也很为难我。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最近今年的做法,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第一:道法的课堂,应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引领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这个备课范围可以说很广阔,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化都可以用,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进入课堂。因为对诗词的喜欢、因为看的诗词稍微比大部分学生多一点,所以,在道法教育的课题上,结合教材内容,我会注意把一些优秀的诗词渗透到课堂。

举几个例子: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中,涉及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学会换位思考时,我引用了杜子美的“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公元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此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

再如学习坚强的意志,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再陈毅的“梅岭三章”也曾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生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勇往无前。“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如一声惊雷,让人震撼,拍案叫绝,读之让人热血沸腾。


第二:每一节课前5分钟,我们有个活动,就是有两位同学演讲,一个负责播报新闻,一个讲故事。学生在播报重大新闻的时候,我会选择时机,结合新闻加进自己的诗词。加深对重大事件的认识、理解,同时引领学生学习古诗词、培养爱好和兴趣,陶冶爱国情操。

举几个例子:

鹧鸪天·写在国家公祭日

血染秦淮痛未忘,冤魂卅万断肝肠。雪悲风唳山川恸,地暗天惊江海殇。

云叠嶂,水苍茫,声声凭吊泣凉窗。紫金铭记和平佑,告慰先灵振国邦。


西江月·贺神舟十五号与十四号空间站胜利会师

神箭腾飞玉宇,灵舟展翅苍穹。群星璀璨耀长空,潇洒云天与共。

信步九霄揽月,闲吟一丈奇功。今朝六杰庆重逢,携手同心筑梦。

蝶恋花·贺福建舰下水

弹射高歌神亮剑。飒爽英姿,玉树临风站。大国雄兵诚可鉴。蛟龙腾跃云烟揽。

卫国安民忠义担。铁骨铮铮,入列明星范。踏浪迎风波潋滟。军旗猎猎凌空闪。


蝶恋花·写给抗日英雄黄樵松

俯仰乾坤君自贵。血战南阳,何顾身生死?戎马生涯皆笑对,抬棺上阵书生志。

宝鼎勋章彰正气。踏遍关山,绮梦归乡里。月下梅花堪倚醉,芳魂冰魄千秋岁。

小词写作背景:2022628日,省诗词协会组织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看到抗日英雄黄樵松写的一首小诗乡思特别喜欢。于是朦生了给黄将军写首小词的想法。


第三:综合实践课。借助学校安排的综合实践课的机会,开设诗词鉴赏班。

      这个工作做了十几年了。每周会有两节课。简单的做法是:我自己会准备一些内容,另外:把同学分成学习小组,请他们自己准备自己喜欢的诗词,做成课件,自己讲解。当然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把这个实践的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诗词的情感和兴趣。学生选择的内容很好,更适合他们的口味。


第四:有时候,我会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一些应季的诗词学习。有时候还举行一些小小的飞花令活动;有时候收看《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拓展诗词知识面。

例如桂花盛开时节,我们就学习桂花的有关诗词,并且可以把课堂搬到桂花树下,一边嗅着浓浓的桂花香气,一边学习桂花的诗词,李清照的几首桂花诗词都曾经进入我们的课堂:同学们一边读着“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闻着桂花的香气、读着字字生香的桂花诗词、感觉口舌生香了。而且还可以在桂花树下照张美美的照片,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真是惬意。

夏天来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夏天的诗词,薰风习习,诗词的清凉效果也很好哦。荷花开了,好吧,我们来读一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真是字字生香。

第五、学习一些古桥诗词的时候,我利用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去。

  例如山塘街寻找七个狸猫的活动,观赏山塘的古桥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山塘街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再如,我们去石湖景区游览,行春桥、越城桥上走一走,感受一下,在古老的越城桥边读一读古桥的诗词,学习的时候就有感性的认识做基础了等等。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许文琴副校长详细交流了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的诗教方式与成果:

一、不断完善具有诗意氛围的校园环境。二、逐渐形成以语文学科为基础的诗教课程体系。三、创意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诗学活动。诗教与美育的融通,是培养健康、健全、健美的外校学子的重要工程。

   最后,张家港市诗词学会会长周锦飞先生总结道:“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从娃娃抓起。”



第二个流程“竹林童话诗会”:





在首届苏州地区少儿诗词创作研讨会闭幕后,在张家港公园竹林童话书屋举行了竹林童话诗会,将活动又推向一个高潮。

在线人数:2485 今日访客数: 124793 今日页面浏览量: 263864 总页面浏览量: 288172476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