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
诗经
丰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
苏州市诗词协会会长 沧浪诗社社长周秦先生在第13届江苏书展上讲学
发布时间: 2023/7/5 14:42:32 阅读:2505次 分享到

7月3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昆曲之美——昆腔音乐与度曲”图书分享活动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主讲人周秦先生是苏州市诗词协会会长、沧浪诗社社长,是译林“大家美育课”书系《昆曲之美》作者之一、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也是青春版《牡丹亭》的声腔指导。




图片来自《紫牛新闻》



周秦先生说:“苏州有两大门面和名片,一是园林,二是昆曲。”关于昆曲,他强调,有必要把“昆曲”“昆山腔”“昆剧”几个概念区别开来。周社长细数昆腔源流,详解昆腔音乐,与读者共赏昆曲雅韵。

“昆曲是苏州的门面。”周秦说道早在元末明初,大约14世纪时,昆山腔已经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今天的苏州昆山一带产生了。关于昆山腔的权威说法出自魏良辅《南词引证》,他说:“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阳腔……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旛绰所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也就是说在明代中叶前,江南流行五大声腔,流行最广的是弋阳腔,但魏良辅话锋一转,说“惟昆山为正”。这段话中,魏良辅还提到了唐代黄旛绰、元代顾坚这两位在昆山腔发展历史上有过贡献的人士。




图片来自《交汇点新闻》



在昆山腔改良过程中,魏良辅居功至伟,他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山腔)。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昆山腔’讲的是音乐、声腔,‘昆曲’讲的是文学,是用昆山腔唱的词曲,是高明的《琵琶记》和梁辰渔的《浣纱记》。‘昆剧’则是以折子戏为主的剧场搬演。这三个概念不宜混用。”周秦说。

随后,周秦先生着重介绍了昆腔音乐的四大要素:曲牌、宫调、腔格与口法。其中,观众们既熟悉又困惑的昆曲“曲牌”,是指取材于唐宋诗词、金元诸宫调、宋元南戏、元杂剧、元明散曲、明清时调以及宗教音乐、民间俗曲、少数民族歌曲、市井叫卖声等丰富源头的2000多个曲牌。牌有定腔,句有定式,字有定声。但周秦介绍,作曲家依然可以在遵循曲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作出修改和创新。




图片来自《中国出版传媒报》


让昆曲课回到“场上”——书展现场,周秦教授随口清唱了《牡丹亭·游园》中的【皂罗袍】和《宝剑记·夜奔》中的【点绛唇】选段,声情并茂,典雅流丽,激起了读者们的阵阵掌声。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好美!这是明代最伟大的戏剧家写得最美的词,他带着淡淡的哀愁引发我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在这样稳固缓慢的节奏里流淌着古人的喜怒哀乐,流淌着我们民族曾经有过的最高境界的美。六百年昆曲,至今让每个中国人听来都心有戚戚。”周秦深情说道。




图片来自《交汇点新闻》



分享会上,周秦也回顾了自己参与、指导的昆曲作品,以及他和青春版《牡丹亭》结缘的经过。

出版社介绍,《昆曲之美》是“大家美育课”书系中的一册,这套书系凝聚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周秦等十位中国戏曲研究专家的精品昆曲课程,从昆腔的起源、特征谈及昆曲的经典唱段与鉴赏技巧,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普及昆曲知识,带领读者领略昆曲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之美的意蕴。除《昆曲之美》外,“大家美育课”书系还包括《艺术与审美》《敦煌的艺术》《〈红楼梦〉的意蕴》《博物馆审美》等四册,已全部由译林出版社于5月推出。------以上几段内容引自《交汇点新闻》

 



图片来自《中国出版传媒报》、《中国妇女报》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被誉为“中国非遗之首”“百戏之祖”。我国戏曲种类繁多,为何昆曲首屈一指?周秦表示:“昆曲艺术是一种成熟完美的综合性艺术,它的遗产价值体现在极其广泛的文化领域。在文学中,昆曲的许多剧本,如宋元南戏《荆钗记》《白兔记》、元杂剧《单刀会》《风云会》、明清传奇《牡丹亭》《长生殿》,都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不朽之作。在表演体系中,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也是其他所有剧种学习的对象。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周秦强调了守护昆曲的决心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昆曲之美,无与伦比,这几乎是基本常识,人所共识。”他号召大家一起守护昆曲,“一起守护我们文化的根”。------此段内容引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图片来自《中国妇女报》


据译林出版社编辑介绍,《昆曲之美》是“大家美育课”书系中的一册,凝聚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昆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周秦等十位中国戏曲研究专家的精品昆曲课程,从昆腔的起源、特征谈及昆曲的经典唱段与鉴赏技巧,全方位、多角度地为读者普及昆曲知识,带领读者领略昆曲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之美的意蕴。除《昆曲之美》外,“大家美育课”书系还包括《艺术与审美》《敦煌的艺术》《〈红楼梦〉的意蕴》《博物馆审美》等四册,由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联合主编,由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策划,丛书作者樊锦诗、赵声良、荣新江、楼庆西等,已全部由译林出版社于5月推出。这套书,立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学艺术,植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丰富土壤,是亲近美学与美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可靠津梁。------引自《中国妇女报》

在线人数:1240 今日访客数: 121047 今日页面浏览量: 255333 总页面浏览量: 288163873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