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天之命
佚名
维天之命,
于穆不已。
于乎不显,
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
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
曾孙笃之。
李宁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 2024/6/7 9:15:05 阅读:1254次 分享到

编者按

李宁,是近年来河北大地中青年创作群体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诗词作者,她的作品明白如话,诙谐幽默中透出机趣,看似随手拈来,却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捕捉到了诗意,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不仅被各地有关媒体广泛采用,也引起了业内许多评论家的高度重视。现刊发一组业内名家评论,以飨读者。

 

 

疫中理发

谁令全民很受伤?今春气焰更嚣张。

恨将毒疫当头发,拿起剃刀一扫光。

 

梁剑章点评

《疫中理发》是诗人李宁疫中的一首佳作。起句是一设问,“谁令”?可谓点睛之笔。“很受伤”,是口语家常话变为诗家语,既平实又入情。次句点出“很受伤”的理由——疫情的猖獗。转句将理发的场景置入,与“毒疫”鲜明对比。尾句将现实生活中的“理发”生活和消除“毒疫”的愿望契合在一起,把诗作提升到了一个高度。

三年抗疫诗作不少,但精品不多。诗人在创作中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因此成全了这首诗。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尾句的气势还没有提上来。相传太平军的起义首领石达开看到理发店一幅对联“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联是好联,石达开却不满意,挥笔改为“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两者相比,后者自然胜于前者。所以,这首诗不妨在尾句上再下下功夫。

点评作者:河北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雨

好似瑶池下九垓,人间遍地水花开。

老天岂是无情甚,把我心思哭出来。

 

刘炜评点评

不才十年前有作《夏夜暴雨骤作口占》:“欣迎夜雨似魔狂,天浴庐前意色扬。腾跃呼它再威猛,尘寰涤尽万重脏。”自注末句:“忿环境污染也。”其实“万重脏”所指,岂止环境?李宁这首《观雨》,却是另一番立意。“我心思”是什么呢?作者不明说,留给读者由生活阅历去心会,然一个“哭”字,又分明道出了这心思的悲情性质。言有尽而意无尽,此作是也。

点评作者: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见环卫工人扫落叶

匆匆过客少关心,霜里风中落不禁。

寒暑扫街谁最解,帚边叶是夏时阴。

 

刘炜评点评

一读此作,立刻想起周晓陆教授旧作《晨拳天黑风冷,见扫叶工人有感》:“晨起但听扫叶声,月残菊影落星明。逆风聚散梧桐叶,挥帚裹霜热汗行。赧郎敞怀寒校里,扫出一个太阳升。”两首诗措意略近而措笔各有别样才致,感人处皆在结句,读者阅之自可心会矣。

点评作者: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嘲

喜游名胜好河山,惭愧卡中缺点钱。

今把地球仪买下,速将世界转三圈。

 

刘炜评点评

作者的自嘲,令我心有戚戚,因为多少年来,我也常常看着地球仪或世界地图“漫游”寰球。“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此情属于李太白,何尝不属于天下人?太白虽好游,却不知七大洲。而今到了“地球村”时代,谁不喜走“东邻西舍”?奈何能随心所欲实地旅游,仍主要是有钱人的生活乐趣。不过诗人“今把地球仪买下,速将世界转三圈”,也算得上一种虚拟的“诗意栖居”了。君然我亦然,一笑复一叹。

点评作者: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城中村赏雪

雪曾堆作梦中楼,梦到真时地却丢。

从此雪花堆不得,捧来掌上小勾留。

 

金圣昔点评

在这首诗里,雪这个意象其实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诗第一句表达了如作者般大多数农村人所向往的都市生活。可随着城市的扩展,这种愿望得以实现。他们被贴上了市民的标签,但也仅仅是标签而已,他们其实并没能融入其中,相反,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却失去了,他们成了无根之树,漂浮在这城市中,昔日的理想也就像这雪花一样“堆不得”了,而只能成为短暂的慰藉,并且渐渐地失去。

小诗采用的顶真格和有意识的重字,使语意贯通,读来流畅,达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地却丢”用语过白。

点评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企工委副秘书长兼企业诗词主编)

 

 

生日感怀

年逾不惑又何妨?二百五加颠与狂。

美女笑咱头发短,帅哥叹我酒龄长。

说实在话招人厌,挣善良钱将己伤。

腹有诗书堪自信,颜值况可上厅堂。

 

金圣昔点评

自嘲还自信,道出一个真实的自我。用语诙谐,句式活泼,贴近白话,真性情中人。二百五加颠与狂,这人还要的吗?本来这是句损人的话而作者竟用来形容自己,这恰恰表现出诗人的大智慧、大格局。李宁这类自嘲自讽的作品颇多,可见她的灵气与自信。

点评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企工委副秘书长兼企业诗词主编)

 


手机自拍

纵比王妃也不输,朱唇杏眼嫩肌肤。

美颜今日试关掉,顷刻将人丑到哭。


马秀艳点评

人在衣服马在鞍,手机拍照在美颜。小情景能寓大道理,真矣假矣,真假莫辨。本篇语言平实无华,顺理成章,颇有诙谐调侃之趣,读过不禁莞尔。

将新生事物调侃得妙不可言,的确,打开手机,美女如云,个个不输王妃,转结顺畅自然,结句更叫人啼笑皆非,寓意深长。作者观察细腻,笔法娴熟趣味,烟火气息浓郁。

点评作者:辽宁地质矿产局高级工程师,《燕子诗画》创办人)

 

 

  兴

山树逢秋瘦几围,纷纷黄叶任风吹。

时人浑似三秋树,一味跟风乱减肥。

 

王力点评

转结别出机杼,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犹射箭之回头望月。就寄意而言,嗔而生趣,责而含情,谏而有度,庄而带谑,是个会劝人的人。

点评作者:《新诗大观》诗刊常务副主编)

 

 

发际线后移感题

茂密已成昨日谈,今于镜里叹寒酸。

应夸霜发真慷慨,不与额头争地盘。

 

杨远建点评

诗的立意,以“夸”描写“霜发”,聊侃的味道颇为浓郁,极具生活气息,深含无奈、自嘲与旷达,耐人寻味。第一句,从眼前头发的境况,回忆起“昨日”头发的“茂密”,先写昔。然而马上又说“茂密已成昨日谈”,回到现实,不过,“茂密”给读者却留下深刻印象,昔日诗中主人翁的年轻形象,便总是浮现在脑海里。第二句,按照格律诗章法的一般要求,自然诗意是“承”第一句而来,既然前面说了“茂密已成昨日谈”,“于今”照一照镜子,镜子里的“我”,便不觉感叹头上的头发稀疏,有十分“寒酸”之感。于是“承”句便曰:“今于镜里叹寒酸”,只觉叹息声声,这是今昔强烈对比的结果。“寒酸”二字颇为精炼,其本来是形容一个人的家境贫窘,不体面,以“寒酸”形容头发的稀疏、斑白,构思独具。第三句却不接着去写,而是“转”,即从“叹”到“夸”的急促转换。本来,主人翁应是恨白发,这里却与众不同,而日“赞”,为什么呢?因为“不与额头争地盘”,确实,事实也是如此,不但不“争”,而且还“让”,即点题,“发际线后移”,“慷慨”二字,实际是有几多无奈,几多惆怅。由于“应夸……真……,不与……争……”的连绵句式的运用,“合”句水到渠成,自然而得,诗意曲折而流畅。语言通俗,手法拟人,表面意思明白如话,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点评作者:中华楹联主评)

 

 

卜算子·五台山朝圣

也做苦行僧,也作莲花手。走近浮生许愿池,此刻心如斗。

白了少年头,少了知心友。少了三千烦恼丝,默念文殊咒。

 

李庆春点评

李宁老师人有个性,诗也与众不同极富特性。曾劝她学佛,不是说有个性不好,而是太执着了会生许多烦恼。想不到人家学得比自己认真。这首词读后,使人眼前一亮。最喜欢前两句:“也做苦行僧,也作莲花手”,学佛首重发愿!是学佛,还是创作的表述?诗难达诂,所指无关紧要了,这份豪情和愿望足以打动人心!“白了少年头,少了知心友”无疑是对岁月流逝的喟然长叹及孤寂的无悔。最后借她的结句“少了三千烦恼丝,默念文殊咒”,希望文殊菩萨与她互感,赐她灵感智慧,写出更多佳品。

点评作者:《燕赵新韵阵线》常务副社长)

 

 

回家探父

电话频拨唤我回,亲烹小菜忍相违?

嘱儿从此少喝酒,却又为儿斟满杯。

 

郭庆华点评

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将慈父的亲情描摹出来,形象生动,跃然纸上。不让多喝酒,却又斟满杯,言行不一,看似矛盾,反把人物心理把握得非常到位。

点评作者:河北省诗词协会原副会长、燕赵诗社社长)

 

 

  歌

亦曾心碎在红尘,单曲循环无数轮。

心律总随音律动,只因也是曲中人。

 

伍玉龙点评

生活中有太多的借着别人的事来哭自己悲伤的事。一首歌能打动人的往往是歌词中那些关于自己的故事,这就是所谓的共鸣,人之常情,你有,我有,他也有。活生生的生活案例,只不过是通过了艺术加工而已。承句,单曲循环无数轮,我就这样做过。转句,心律总随旋律动,心律,旋律,动人心弦,用词精妙。最后,只因也是曲中人。一语道破反复听歌的原由。该诗最大的优点就是以清晰平实的笔触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但却道不出来的一种自然情景。

点评作者:争鸣诗社总编,自由媒体撰稿人)

 

 

父亲的手

才挽春天便送秋,时光无力去挽留。

当年老父这双手,总是将儿举过头。

 

伍玉龙点评

这首诗文字平平常常,毫无雕刻痕迹,像是绘画作品中的白描,线条简单,脉络清晰,但成画后却感人至深。文字本来就是表象,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才是重中之重。诗歌的魅力其实就是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真挚的内心世界。诗人没有去说她多爱自己的父亲,但通过父亲把儿高高举过头顶这件事情,一副有血有肉的父女情长便跃然眼前了。

李宁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现代流行词语入诗。在她的作品中,什么美颜化妆品,什么腮红胭脂,什么美容减肥,什么胶原蛋白,什么神经末梢,现代词语随处可见。而她对这些词语背后的生活细节也把控得十分到位,有些诗句拈手即来,甚至毫不修饰就直接入诗了。这种随心所欲的创作习惯很难说是优点还是缺点,有人说李宁的诗缺乏诗意,我想说的是,精雕细刻固然可以造就美,但大刀阔斧,随心所欲也可以造就一种纯粹自然的原始之美。

点评作者:争鸣诗社总编,自由媒体撰稿人)

 

 

 

诗文作者简介



 

  李宁笔名:李求之,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初中文化,喜爱诗词。自2018年开始写诗,先用平水韵,后改用新韵,惯用口语入诗。方向是:用新韵、上新词、求新意。

 

在线人数:2968 今日访客数: 118821 今日页面浏览量: 162161 总页面浏览量: 184269850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