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荣互谑
僧法轨
姓李应须礼,
言荣又不荣。
——僧法轨身长三尺半—
头毛犹未生—
——李荣
杭中华:深化推进中华诗词诗教与培训工作浅论
发布时间: 2024/5/28 8:29:46 阅读:580次 分享到


杭中华

 

中华诗词作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典籍浩瀚,精彩纷呈,她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记录了悠悠中华的宏伟历史、描绘了大千世界的万般绚丽,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远、人灵秀”,生动阐释了中华诗词具有的无穷魅力和感染力。当前,如何更加深入扎实地推进中华诗词工作紧跟时代步伐,使其能够更好地切入生活主题,散发出新时代的夺目光彩和灿烂星辉,我感到,进一步加大中华诗词诗教培训工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从着力推进中华诗词诗教与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以及深化落实的措施建议等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和理解感悟,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中华诗词诗教与培训舞台广阔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包含着中华诗词的复兴,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之一。因此,民族的复兴,必须要求诗词的复兴;民族的复兴也内在包含着诗词的复兴。没有诗词的复兴,民族复兴就是不全面、不彻底、不完整的。当前,中华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元素和经典代表,正日益广泛地出现在各大媒体平台的海量推广传播中,中华诗词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目前,现有包括各省市区和港澳在内的单位会员33个,个人会员53000多人,专业委员会23个。连同省市县三级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加入各级诗词组织的会员总数约60万人,诗词作者总数有人通过大数据估算有300多万人,每天创作的诗词作品数以10万计,中华诗词在国内已然成为了大众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各级诗词组织,必须同步高度重视诗词教育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诗词教育的大众传播。应该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诗教培训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舞台广阔、影响深远。

宏大雄博的中华古典诗词宝库,家国情怀往往会作为永恒的主题贯穿其中,诗人们用心灵去拨动琴弦,演绎出一首首千古绝唱,成为了贯穿中国文学发展始终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浸润,就蕴藏浓缩在那些一字一句的诗词歌赋中。新的时代,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就要充分利用好教育工作这个广阔的“舞台”,切实把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融入到教学的点滴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鲜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因此,我们首先是要“千方百计”施展诗词传播的每个机会,其次是要让“千军万马”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诗词诗教的工作中来,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力量,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让诗词歌赋走进“千家万户”之中,在大有可为的诗词诗教平台,发挥教育引领作用、贡献广泛传播力量。

繁荣中华诗词,需要紧跟时代、切入生活,书写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书写祖国山水的新风貌,书写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诗词诗教培训工作,正是推进落实、广泛传播的有力抓手。传播才能普及,传播才能形成氛围。现在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新平台,多手段地不断助推中华诗词复兴。同时,我们既要普及更要提高,用老老实实的态度,踏踏实实地抓好普及基础中的提高工作,推进提高引领下的普及工作,以有效形成一个能够真正在全社会各系统“读诗、诵诗、写诗、用诗”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二、当前诗教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中华诗词学会自1987年5月成立以来,致力于以促进传统诗词发展、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积极性,做了许多前瞻性、开创性的扎实工作,使中华诗词事业整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中华诗词学会也一贯非常重视诗教培训工作,于2005年3月成立了诗教工作委员会,诗教培训各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卓有成效。2020年11月,中华诗词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之后,翌年7月重新组建诗教委员会,并调整组建思路,可以说诗教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基础扎实、特色鲜明。诚然,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从大的范围和系统来说,诗词诗教培训工作也还存在着发展还不够平衡、推进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开展的活动的多样性还不够、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效的管控体系等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地区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把诗词建设发展统一纳入规划,一体建设,同步推进,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比如,深圳作为世界瞩目的经济特区,由中华诗词学会和深圳市教育局合作共建的全国首个“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项目,2021年7月启动以来,在探索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树德育人的方法模式上取得了非常可贵的实践成果。近年来,积极开展“中华诗词校园行活动”,在莲南小学等学校大力开展诗教活动,同时在诗词进社区、进公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还有,仁美诗词写作业已成为一种现象,为中国当代诗词当代诗人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而有的地区和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或只是一些空泛的表态上,缺乏相应的实际行动和落实举措;有的没有纳入本级本地区的发展规划,诗教工作没有实质性地有成效地开展起来。还有的地区和单位抓推进落实的力度欠缺,措施办法不多,诗教工作只是处在一个浅层面低层次徘徊,这样诗教水平也不可能得到提高,更谈不上推进诗词文化工作的大面积普及问题了。

二是开展活动的多样性和方式方法相对欠缺。“诗教”概念的原初含义是“以诗教人”,也就是用诗中所蕴含的道德、意志、情感等人民大众乐于接受的美学力量,用以教化人心,提高素质。应该讲,这个含义仍然是我们今天诗教工作的目的之所在,但诗教的内容、范围、途径、手段、形式以及组织形式,等等,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质的变化。而有的地区和部门未能够深刻理解这些新的变化,没有能够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存在着对开展活动的筹划设计不够、方式方法相对有些因循守旧,这些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导致了诗教工作的效果不甚明显,或者说没有能够有效地把成效充分彰显出来。

三是深度发掘挖潜方面还不够。诗教培训实际工作中,有的地区深度挖掘当地历史资源,并加以广泛宣传,组织研讨学习、深化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的地区和单位,相对存在墨守成规、被动应付的状况,既没有很好地发掘利用好历史成果,又未能立足现实对诗教内容和成果搞好拓展。还有,有的宣传节目,利用诗词知识总是以碎片化、形式化、浅层化的形式出现,没有深入走进受众心里,导致缺少共情与共鸣。比如,现在有些诗词类教育节目,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的开发利用,也确实给予观众一种全新的“赏诗”学习模式,打破了纯文本的枯燥,同时还相对拓展了知识。但有些节目本身考察深度不够,以记忆论成败,与深度赏析理解的要求出现了相悖。还有,诗词节目本身的语言凝练性与抽象性不够味,古诗词作为历史实践产物与当代人生活场景相去甚远,也难以激发受众主动参与的热情,也从另一个侧面影响了诗词文化的传播。

四是诗教开展还没有完全形成有效的体系。目前,在中华诗词学会层面,尤其是五代会之后,中华诗词诗教工作的项层设计抓得较为扎实,论证形成了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相关配套的制度安排,诗教工作推进的力度较大。但具体到各个地区和有关部门,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体系和落实的机制,有的还处在比较初级的起始阶段,对于如何开展有效的诗词诗教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还不够明晰,大多数人只是零星的知悉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观点,相应缺乏实用管用好用的成龙配套的制度机制,相应缺乏对诗教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的管控和约束。

 

三、推进中华诗教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新时代,中华诗词事业发展形势向上向好,其无穷魄力和强大生命力正蓬勃显现。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扎扎实实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要论断,推动当代中华诗词的大繁荣大发展。当务之急的是,一定要在扎扎实实地抓好中华诗词诗教培训工作方面立行先行、深入推进、取得实效。

一是要在中华优秀诗词传统知识贯穿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近年来,国家宣传教育部门已将许多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诗词相继纳入了各类教材,增设诗词背诵、朗读和创作等方面的课程,这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应更深层次地逐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筛选、推介优秀诗词作品入教材、入课本,并视情创作反映时代、讴歌时代,歌颂人民大众、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当代优秀作品入教材、入课本,以润泽教化人们的心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使三千年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精华既能够得到扬弃传承,又能够结合新的时代,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发展。

二是扎实抓好教育培训办班工作。近年来,中华诗词学会以举办各类诗词培训活动为抓手,带动诗教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每年组织春季和秋季函授班招生。中华诗词高级研修班,聘请著名诗人、诗评家、诗学教授、诗词编辑担任导师,采取导师挂牌、限额招收方式组织展开。中华诗词进修班,招收爱好诗词,有一定诗词创作基础,有志于诗词创作者,可以说,都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方面,应继续加大力度,配强选好导师。一方面除了辅导教师阅改作业和点评讲解,另一方面要组织学员之间的作品研讨交流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心得交流、网上讨论、相互提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创作热情。

三是多方式组织诗词诗教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诗教培训和交流活动,是诗词组织生命力旺盛之所在,也是多出好诗出高质量诗词的关健之所在。各级诗词学会的生命力就在于开展活动的经常和组织活动的高水准。要策划组织好各个层次、各种内容、各个形体的诗词活动,真正用各地区诗词作品质量的高低来衡量诗词活动组织的质量水平。要让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这些理念成为人们的自觉逢愿行为。比如,广泛开展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经典竞赛活动,如学生赛、小组赛、班级赛、年级赛等,还可以通过诗文配画、小品剧、唱诗文歌曲等方式促进学生对传统优美诗文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携手共同培育诗词教育文化修养,锻造忠诚品格,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还有,我们所有的诗词组织,都要尽可能支持“仁美诗人”这个群体,残健融合,伸出援手发现和支持他们,在诗教中指导他们,激发残疾诗人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并由受助到助人,在传统诗词的熏陶与创作中,体验到助人的大快乐,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

四是扎实推进中华诗词“六进”工作。中华诗教活动是中华诗词学会近三十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的一项诗词文化普及活动,更是中华诗词学会联系各级地方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推进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大力坚持以诗教先进单位建设成果为依托,创新推动中华诗词“六进”活动,以进一步扩大诗词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进一步加大诗词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切实在坚持普及与提高并行、坚持改进与完善并举上下更大功夫、下更大气力,总结梳理以往成功的经验,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做法,高质量地推进中华诗教与培训工作有效融入社会、全面发展。要紧密结合实际,有效组织好“诗词大会”“诗学讲堂”“诗词在线”,以及诗词培训项目等,扩展其文化内涵和活动方式,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五是扩大壮大诗词教育队伍。中华诗词事业繁荣发展,离不开诗词人才尤其是诗词教育队伍。一方面,要着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诗词歌赋创作者,努力创作更多更好、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另一方面,要多方面地发现、培养诗词教育人才,以利于培养更多的诗词创作队伍和拔尖人才,从而带动整体的联动发展。要引领更多的人深刻理解到,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向往,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的信念;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要让更多的人深刻认识到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能够在诗词句式的字里行间,寻得凝练辞藻背后的丰沛情感,窥见绵密韵律织就的气象万千。同时,也应把诗教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建设结合起来,与文学艺术发展结合起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共同创造和迎接中华诗词更加繁荣灿烂的春天,以中华诗词中华文化的复兴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兼理论评论部副主任)

 

在线人数:4060 今日访客数: 113850 今日页面浏览量: 154490 总页面浏览量: 184261722
Shiciy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苏ICP备12063804号-2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文庙新天地C6-1 翰缘书院 技术服务QQ:1371234137 965663877 2317365119
诗词云平台QQ群:126405582 联系电话:0517-83761866
翰缘诗意生活馆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