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戏说做个假和尚 [诗:五绝]

一蓑烟雨     发布时间: 2025/4/9 20:48:21
阅读:100次      分享到

槛外红尘事,佛前痴醉心。

脱身尘世外,却恋佛禅音。

注释:禅音,是禅音梵唱的缩写。这首题为《戏说做个和尚》的五绝,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修行者徘徊于出世与入世间的矛盾图景,在禅意与世俗的张力间展开深刻思考。全诗以"槛"为意象支点,构建出三重精妙的空间层次:

一、槛外红尘事——槛作为物理屏障,象征寺院与俗世的边界。诗人用"槛外"这一空间化的修辞,将红尘纷扰具象化为可被阻隔的外物,暗合佛家"出离"的修行理念。然而"红尘事"三字如影随形,恰似《楞严经》所言"心在尘中,尘在心中",暗示着精神藩篱的难以构筑。

二、佛前痴醉心——佛堂的庄严与"痴醉"的迷狂形成戏剧性碰撞。此处反用"本来无一物"的禅宗公案,以悖论笔法揭示修行者内心的真实困境:在青灯古佛前愈是追求空明,愈显露出对"空"本身的执着。这种对禅境的耽溺,恰如临济义玄所警醒的"骑驴觅驴"之境。

三、禅音恋栈处——尾联的转折最见机锋。当修行者自认"脱身尘世外"时,"却恋"二字如当头棒喝,暴露出更深层的执着。梵呗禅音本为渡河之筏,在此却异化为新的系缚,恰似《金刚经》"法尚应舍"之喻。诗人以"戏说"为眼,实则戳破了宗教实践中"以禅悦为味"的普遍困境。

全诗在二十字的方寸间完成多重辩证:槛内槛外的空间辩证、痴醉与清修的修行辩证、恋栈与超脱的境界辩证。语言虽简,却暗合禅宗"不立文字"的机锋,在自嘲的口吻中蕴藏着对宗教异化的深刻洞察。这种举重若轻的批判意识,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讽喻,抵达了哲学思辨的高度。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