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陶南山馆
杨衍忠
肥城市王庄镇花园村,俗名杨家花园,原名杨家庄,明洪武初期杨氏先祖三兄弟自古青州府益都县柳行头村(今青州市云门山街道昭德社区柳行街)迁此建村,目前杨姓占村总人口85%左右。陶南山馆是聊城海源阁杨氏于清道光年间开始购置拓建的别业,正称为陶南别墅,别名陶南山馆、陶南山庄、眉园等。因其后花园规模宏大花木繁盛而远近闻名,建国后的五十年代,整个杨庄村改名为花园村,俗称杨家花园,我小时候正式名称为王庄公社花园大队。因陶南山馆主人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三代单传,第四代主人杨敬夫为过继而来,且因求学或战乱等原因奔走他乡,故虽其历代皆将此地作为故乡,然终未留有后代在村。本村杨氏与陶南山馆杨氏各有出处,两杨不是一脉。现在本村杨氏习惯把自己称为花园杨氏,把陶南山馆杨氏称为海源阁杨氏。
我属于前者,乃杨家花园生人。
小时候,曾听老一辈讲过家北的粮站是杨保彝的宅院,还不止一次讲起过杨保彝及其轶事。大家都称其为“杨大人”,是地主,是清朝时大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指着贴在墙上的报纸问我父亲,什么是官僚地主?父亲耐心的进行了一番我当时听不明白的解释,然后说,像粮站那处宅子原来的主人杨保彝就是……由此我知道了那处古朴的大大的宅院是座地主庄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粮站长时间的使用,人们渐渐淡忘了它的过去,只知道它是粮站,原来是地主庄园,至于陶南别墅已没太有人知道,而其是海源阁藏书重地(海源阁所有藏书中,在此存放约“十分之六”)更是无人知晓。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听人提及家北的粮站曾是海源阁藏书的地方,大概我们村人老一辈也不知道。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个“藏”字,聊城海源阁藏书楼乃清时四大私人藏书楼之首,树大招风,来此僻静之所藏书、置业、闲居,的确是煞费苦心。
陶南别墅,藏书胜地,它就这样在那里尘封着,“藏”着,直到2013年4月,梁圣军、冯伟、马立强、韩冰、韩芳、钱玉法等有缘发现了它。
梁圣军是我非常要好的文友。他是肥城乃至泰西著名的地方文史专家,他从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聊城海源阁的陶南别业在肥城,随后历经数年,苦苦寻觅而不得。这次经原籍花园村人韩冰韩芳兄妹引领去杨家花园实地考察、走访、研究,终于确定此粮站是陶南别墅无疑,遂写考察记向社会发布,得到有关专家认可后,山东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我得到消息后,立即邀约梁圣军、冯伟、王庆吉、王新华、刘桂清、杨延顺、武文斌、张明辰、王斐一行10人,于6月12日端午节当天探访陶南别墅,感恩、激动、震撼之余,接受大家建议,着手策划出书,力争尽快把这一藏书胜地宣传出去。经过半年的筹备,一部由杨家花园籍部分兄弟爷们出资,相关文史专家、爱好者供稿,梁圣军为主编、孔庆珍为副主编的《藏书胜地陶南别墅》付梓了。特别感谢冯伟、刘桂清、杨绪文在出书过程中的倾力帮助。该书的面世,引起了各级政府、学界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许多领导、专家、古迹和藏书爱好者慕名前来,陶南山馆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粮站,成为县级、市级现在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陶南别墅发现后,以党支部书记杨新民为代表的花园村领导、村中长者、本村在外有识之士都格外重视,认为这是花园村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现代乡村文化发展,进而发展地方经济的机遇,随后积极配合各方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工作。鉴于陶南别墅的产权问题,鉴于其规模太过宏大,陶南别墅的修复工作不是本村的权限和能力可以办到的。于是村两委领导除积极配合出书宣传外,大力支持花园杨氏族人集资修复“杨氏先祠”的倡议。可以说是陶南别墅的发现,唤醒了花园杨氏族人的寻根梦,在大家慨叹陶南别墅的发现、追溯其与本村的历史、议论花园杨氏与海源阁杨氏是否“一杨”的时候,花园杨氏族人才发现自家已经50多年没有续谱了,更痛心的发现自家的家庙“杨氏先祠”已经破败不堪了。这座家庙创建于大清道光二十四年,与陶南别墅创建于同一时期,占地和建筑规模、建筑风格都特别讲究,是远近闻名的一座家族宗庙。
奉祀祖先,妥侑逝人,是古之礼道,是中华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4年9月,在村委的关怀支持下,花园杨氏族人及时向全国本族人发出修复家庙的倡议,大家踊跃捐资捐物,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家庙修复竣工,具体过程新版的《花园杨氏族谱》之序有详尽记载,在此不再赘述。杨氏先祠现在已成为山东省孝文化示范点。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追本溯源,记录宗族自古以来的人和事,并传与后人,即所谓家族传承。家谱是国史、方志的重要补充。所以家谱对于国家、家族乃至于家庭及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氏先祠竣工后,翌年就进行了族谱的续修工作。由于续谱工作事繁工浩,经过三年的努力,续谱完成。具体续修过程《花园杨氏族谱》之序有详尽记载,在此亦不再赘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旧谱时,发现在《杨氏族谱》其长支第三集有“岁在光绪十三年丁亥,閤族又敘修,之局设陶南别墅之书屋”的记载,这是目前发现的能直接证明陶南别墅在杨家花园村的唯一的文字资料,意义重大。
通过陶南别墅的发现,带动了花园杨氏族人和整个花园村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村者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家乡,在外者更加留恋和怀念自己的故乡,凝聚了所有花园村籍的人们的心。
湖屯镇涧北村的杨洪霞,带着自己即将远赴英国留学的儿子回祖籍杨家花园,专门来杨氏先祠拜祭列祖列宗,意在教儿子不忘根本,纵然身处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也要心怀家国。
在东平县经商事业有成的杨宝国,得知村南的东金线河桥年久失修后,主动捐资5万元修桥。在他的带动下,另有部分花园人主动捐资,村两委成员和部分群众义务出工,桥很快即得以修复。
……
凡此种种,都是在陶南别墅发现后发生的事。
陶南别墅发现的意义,杨家花园人最懂得。
在市委市府的关怀支持下,陶南别墅正在逐步修复,一期修复工程业已完成。这方面,肥城市文物管理所所长王新华做了大量工作。
2023年6月10日,适值海源阁杨氏购置陶南别墅170年、杨保彝扩建眉园120年,也是肥城学者发现陶南山馆、发掘弘扬眉园文化十周年之际,我和花园村党支部书记杨新民,共同邀请肥城市政协文史委工作室主任冯伟,肥城市文物保护服务中心主任、市博物馆馆长王新华,泰山文化学者、陶南别墅主要发现人梁圣军等一干文化学者莅临藏书胜地——陶南山馆及其所在地王庄镇花园村进行调研、座谈,隆重纪念陶南山馆发现十周年,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王庄镇文化站站长董晓燕,花园村两委干部、陶南别墅有关人员、山东孝文化教育示范点杨氏祠堂管理人员以及杨氏家族和村民代表参加了活动。到会人员踊跃发言,讲述历史故事,汇报目前工作,畅想未来愿景,大家对于陶南别墅和杨家花园的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
十年回眸,往事历历;抬望眼,未来可期……
我和所有人一样,期待陶南别墅第二期第三期修复工程的完成,期待它早日恢复原貌,回归昔日的辉煌。
二〇二三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