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烟雨藏雅韵,书香赴清欢——《赴人民公园参加〈聆听花开〉读书分享会感》深度赏析 [诗论]

李光中     发布时间: 2025/10/20 13:51:26
阅读:22次      分享到


山色苍茫万里云,金秋烟雨醉心魂。亭台楼阁盼晴日,才子佳人扣艺门。这首七言绝句以《聆听花开》读书分享会为创作缘起,短短二十八字,却如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长卷,将自然景致、人文活动与精神追求熔于一炉。诗作既延续了古典诗词情景相生、意境合一的艺术传统,又赋予了读书聚会这一现代文化活动以古典雅韵,其在意象营造、格律锤炼、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上的精妙之处,值得细细品读与深析。

一、意象建构:远近相济,虚实相生的空间美学

意象是诗词的灵魂,这首绝句的意象选择与组合,构建了一个层次丰富、意境开阔的审美空间。首联山色苍茫万里云,金秋烟雨醉心魂以远景起笔,铺展天地间的宏阔气象。山色苍茫四字勾勒出远山的轮廓,不施浓墨重彩,却以苍茫二字赋予山峦朦胧而雄浑的质感,既写出了秋日远山的清寂,又暗含天地辽远的哲思;万里云则进一步拓展空间维度,从近山延伸至万里长空,云卷云舒间,让静态的山景增添了动态的灵韵,形成的立体空间架构。而下句金秋烟雨则由远及近,将镜头从天地间拉回眼前,金秋点明时节,自带丰收的温润与清冽,烟雨则为秋景蒙上一层朦胧的轻纱,使原本苍茫的秋景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柔婉。醉心魂三字作为首联的情感落点,既是对烟雨秋景的直接赞叹,也为全诗奠定了沉醉其中的情感基调,让自然意象与人心感受产生强烈共鸣。

颔联亭台楼阁盼晴日,才子佳人扣艺门则将意象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景致与人物活动。亭台楼阁点明了人民公园的具体场景,既是对首联山色”“烟雨的呼应——亭台楼阁隐于山水烟雨之间,构成自然建筑的和谐画面,又以盼晴日赋予静物以人的情感,暗合烟雨天气下人们对清朗景致的微妙期待,让建筑意象兼具实景的可感与虚境的灵动。才子佳人直指读书分享会的参与者,以古典诗词中常用的雅称指代热爱读书、追求文化的群体,既凸显了参与者的儒雅气质,又让现代读书活动染上古典韵味;扣艺门则以具象化的动作意象,喻指众人奔赴文化之约、探寻书香真谛的举动,字精准传神,既写出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暗含对知识殿堂的向往之情,让人物意象与活动意象有机融合。

全诗的意象组合形成了远(山色、万里云)近(烟雨、亭台楼阁)人(才子佳人)的空间递进关系,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相互映衬,实景(山色、亭台、佳人)与虚景(醉魂、盼情、艺门)交织共生,构建出一个兼具宏阔与精微、自然与人文的审美空间,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延伸。

二、格律艺术:对仗工整,炼字精妙的语言张力

作为一首七言绝句,诗作在格律上严格遵循规范,同时在炼字与对仗上尽显巧思,展现出古典诗词的语言艺术魅力。从平仄来看,全诗遵循平起平收的格律(首句入韵),平仄交替有序,音韵和谐流畅。首联山色苍茫万里云(平仄平平仄仄平),金秋烟雨醉心魂(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相对,韵脚”“同属平水韵十三元部,押韵自然,读来朗朗上口;颔联亭台楼阁盼晴日(平平平仄仄平仄),才子佳人扣艺门(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仗工整,”“虽不同韵,但作为绝句的第三句,不押韵符合格律要求,同时以字的仄声收尾,与第四句字的平声形成呼应,使诗句节奏起伏有致,音韵顿挫悦耳。

对仗是这首绝句的一大亮点,首联与颔联均形成工整的对仗关系,且对仗方式灵活多样。首联中,山色苍茫金秋烟雨,前者是空间意象(视觉),后者是时节与气象意象(视觉+触觉),属性虽异,却都围绕秋景这一核心,形成意境上的互补;万里云醉心魂,前者是具象的自然景观,后者是抽象的情感体验,虚实相对,既拓展了意象的内涵,又让景与情紧密相连。颔联中,亭台楼阁才子佳人,前者是静物(建筑),后者是人物(群体),静动相衬,自然景致与人文气息相映成趣;盼晴日扣艺门,前者是心理活动与自然期待,后者是动作行为与文化追求,内外相照,既写出了天气带来的微妙心境,又凸显了读书聚会的核心主题。这种全方位的对仗,不仅让诗句结构严谨,更让意象之间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炼字上,诗作更是字字珠玑,精准传神。字作为首联的诗眼,既写出了烟雨秋景的清美动人,让人沉醉其间,又暗喻了读书分享会带来的精神愉悦,一语双关,统摄景与情;字赋予亭台楼阁以人的情感,既暗合烟雨天气下人们对晴天的期待,又巧妙传递出对读书聚会的热切期盼,含蓄而深沉;字是颔联的点睛之笔,”“更具敬畏之意,既写出了参与者对文化的尊崇之心,又暗含艺门难入,需诚心叩问的深意,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文化的敬畏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苍茫”“万里”“金秋”“烟雨等词语,均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的意境,既符合古典诗词言简意丰的特点,又让语言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与表现力。

三、情景交融:以景衬情,以情赋景的情感表达

古典诗词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首绝句在情感表达上,正是通过以景衬情、以情赋景的方式,让自然之景与人文之情相互渗透、浑然一体。诗作开篇并未直接描写读书分享会的情景,而是先铺陈金秋烟雨的自然之景,山色苍茫的雄浑与烟雨迷蒙的柔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雅而略带朦胧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读书分享会的静谧、雅致特质高度契合,为下文的人文活动做了铺垫。醉心魂三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眼前秋景的喜爱之情,而这种情感并非孤立的,而是与即将到来的读书聚会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对这场文化之约充满期待,眼前的秋景才更显动人,景之美与情之切相互映衬,让情感表达更显真挚自然。

颔联亭台楼阁盼晴日,表面上是写建筑在烟雨中盼望晴天,实则是借景物的情感暗写诗人与参与者的心境。烟雨天气虽为秋景增添了朦胧之美,但也可能给聚会带来些许不便,盼晴日既写出了对天气的微妙期待,更暗含了对读书聚会顺利举行、圆满落幕的期盼,景物的情感与人物的情感融为一体,含蓄而深沉。才子佳人扣艺门则直接将情感落点放在读书分享会的核心上,才子佳人的雅称既写出了参与者的儒雅气质,也暗含了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相聚的欣喜之情;扣艺门的动作则传递出对文化知识的敬畏与追求,将个人情感与文化情怀相结合,让情感表达更具深度与厚度。

全诗的情感脉络清晰而连贯,从对自然秋景的沉醉,到对聚会天气的微妙期盼,再到对文化之约的热切向往与尊崇,情感层层递进,与景物描写相互交织,形成景生情、情赋景、情景合一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读书聚会带来的精神愉悦与文化共鸣。

四、文化意蕴:古典雅韵与现代人文的精神共鸣

这首绝句的深层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更在于其蕴含的丰富文化意蕴,实现了古典雅韵与现代人文的精神共鸣。从古典文化传承来看,诗作延续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山水寄情”“文人雅聚的文化传统。山色”“烟雨”“亭台楼阁等意象,是中国古典山水诗的经典元素,承载着古人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情怀;才子佳人”“艺门等称谓,则源自古典文人文化,传递出对儒雅气质、文化修养的推崇,诗作将这些古典文化元素与现代读书分享会相结合,让古典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现代人文精神来看,诗作以《聆听花开》读书分享会为核心,传递出对知识、文化、精神交流的重视与追求。聆听花开的题目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花开既可以指自然万物的绽放,也可以喻指书中智慧的启迪、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代表着一种生命的成长与精神的丰盈。才子佳人扣艺门的举动,不仅是对读书活动的参与,更是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种静下心来读书、与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就具有珍贵的人文价值,诗作通过古典诗词的形式,赞美了这种精神追求,传递出以书为友、以文会友的现代人文情怀。

此外,诗作还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哲思。自然之景(山色、烟雨、亭台)与人文活动(读书、交流、叩问)相互和谐,人在自然中感受美,在文化中提升自我,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追求,也是现代社会人们所向往的生活状态,诗作通过简洁的文字,将这种精神追求具象化,让读者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传承与精神追求的永恒价值。

结语

《赴人民公园参加〈聆听花开〉读书分享会感》这首七言绝句,以精湛的艺术技巧、丰富的文化意蕴、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一首兼具古典雅韵与现代人文精神的佳作。其在意象建构上的层次丰富、格律艺术上的精妙严谨、情景交融上的浑然一体、文化意蕴上的深厚悠长,不仅展现了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也为现代文化活动的诗意表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烟雨迷蒙的金秋时节,才子佳人相聚亭台楼阁,叩响文化之门,这种场景本身就充满了诗意,而诗作则以凝练的笔墨,将这份诗意永久定格,让读者在品读之余,既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清灵,也能体会到书香雅聚的温馨,更能引发对精神追求、文化传承的深层思考,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