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纪念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2014年10月15日—2024年10月15日)
让文物活起来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主席
2024年10月5日至13日,第2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首都北京举行。“乐聚北京,悦听世界”是本届音乐节的主题。
篝火冥冥冷月悬,笛声萧瑟荡湖边。
《蒹葭》②漫夜露重露,《鸿雁》③远飞年复年。
风雨沧桑几迁徙,文明薪火永相传。
千年古笛谱新曲,华夏复兴歌管弦。
作于2024年10月8日
注释:①贾湖骨笛: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7800—9000年,用鹤类尺骨制成,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贾湖骨笛的发现也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从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现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为十大镇院文物之一。
②《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凄婉缠绵的爱情诗。这里指古代先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梦想),却难以实现。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露”和“路”谐音。
③《鸿雁》: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描写流民在野外辛勤劳动的现实主义诗作。这里指古代先民为生活所迫而不断迁徙,四处漂泊。原文:“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