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径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达数十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七律·故乡盐场
陈晓平/作
井架森森荆棘芒,辘轳转动系朝疆。
盐场盛世民风苦,父辈饥荒古井忘。
梯坝层层蒸卤水,泥溶滚滚煮岩浆。
阜殷莫忆当年事,千古仓粮忧帝王。
七律·故乡盐场
陈晓平/作
井架森森荆棘芒,辘轳转动贩枭猖。
前朝盛世民风苦,父辈饥荒老井忘。
梯坝重重蒸卤水,泥溶滚滚煮岩浆。
阜殷莫怠仓粮事,千古兴亡忧帝皇。
七律·故乡盐场
陈晓平/作
井架森森荆棘芒,辘轳转动贩枭猖。
前朝命运劳工苦,父辈辛酸古井忘。
梯坝晒盐蒸卤水,泥溶翻滚煮岩浆。
阜殷莫问饥寒事,千古宫堂忧灶房。
劳工一一民风,贩枭猖一一贯山岗,饥寒一一当年,末句原为"烟火升腾浮灶房",烟火升腾一一千古宫堂,“千古诗歌(风骚)应颂扬"。
注释:注:卓简井、中国古代手工制盐鼻祖,始于宋代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它将虹吸现象等科学原理巧妙神奇地运用到手工制盐生产过程中,其神奇发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事石油钻探之父”,遗址位于四川省大英县卓筒井镇。
贩枭:即枭贩,旧时指私盐贩子。
荆棘芒、指过滤盐水的井架,它是用千万条细长斑竹密密编织在一起,做成棚架,酷似荆棘。
灶房、旧称盐场,是古代手工制盐场所,主要包括凿崖打井,吸卤,煮卤或晒卤,过滤,蒸发,结晶等烧制工艺流程。
贩枭(万家)昌原为系朝疆(盐仓),前朝原为盐场,盐枭谋利原为(盐枭猖獗),饥寒原为辛酸,阜殷原为(饿心),怠原为问(忆),仓粮(兴亡)原为饥寒,第七句原为民殷莫怠官盐阜,第八句原为“烟火升腾寓富强(富灶房),或千古宫堂忧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