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白鹭洲书院赋(并序) [辞赋]

清陌     发布时间: 2025/2/16 12:18:46
阅读:116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一说:2025年1月23日在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有感,后作赋。愿各位诗友喜欢,如若有建议想法,欢迎评论。由于学业原因,所以或许不能较早完成注释,如果诗友喜欢,可以自行查阅翻找。并且该赋可能在打字时有错字漏字,望见谅。我尽力早点补完。(“春和景明”是我故意这样写的,不是错误哈)然后就是,谢谢各位诗友 二说:诗赋皆具,校勘基本无误,虽然有些地方我发现仍有些不足之处,但是暂时已不想继续修改了。当然,还是希望诗友能多给一些宝贵建议,谢谢

白鹭洲书院赋(并序)

序:甲辰年腊月二十余四。春和景明,予还故土,闲适白鹭洲,追         游书院。乃中襟感发,怀戚戚然,遂作斯文。


  明灵兮白鹭书院,绣锦兮白鹭之洲。

  庐陵之左,赣江其中。西接皋畔,东望雷宗。半落于青天之外,中分以白鹭之洲。金声流远,旷世凌轹寡仇;修名显扬,绝代超轶亡后。所幸有闲于义气,有志于斯洲。于时阴,于时水,携亲呼友造西廊;于景暄,于天清,执笔染翰访檐勾。

  妙难说千明直穿百楹,百鸟争渡滩头。扶桑灼以画桥,光晷染以丹雘。洋洋乎登临渎河以极目,凭阑赣江以远觌。绿黄相依,疏密同齐。跧龙梯,圆月桤。玉堑一线,天水两夕。干霄镵空云决,滨川映鉴垄植。水接天,雾绡游迩;天接水,池树绵遐。桡游于旻,与万川共归谷;枝兀于本,同清水共成书。众贤聚于乡闾,羽衣列于下国。有少伯齐官娃游以细槎见渔夫随屈原论于刳木。乃若闻名而来,临光斯院。

  尔乃过书院,经文山;百士暄,心不漾。三径仍往来,谈笑不疏槐。清濑江冽,凌迟于霞客泊舟;花树日皛,容与乎正气长廊。走棂星门之下,趋泮鹭池之上。池后中山院,院后道心堂。六君与景贤立祠于侧,道心同弟子见卫其中。十步之内,得逢源堂。两边号舍,以供宿者。遂乃循正途而穿庭柯,出云章而入碑廊。转辇于高楼之下,能观其有三层:曰浴沂亭,曰风月楼,曰魁星阁。傥等魁星一阁,或有正公其览物之情乎。

  楼外古吉台,台后观澜亭。至乃踏阶除,迫章贡;目流眄,意踌躇。长洲似舫,泮宫如图。亭耸舟头,天旋白鹭。圆灵舒光如故,画幅详妍如初。玉田不兴以波,玉匣不兴以风。

  感白鹭文澜,庐陵大观。传续千年,辈出奇才。庐山公初以开山,文信公始以折桂。金牛送去书生,祝酒招来宾客。一门三士,隔江两相。五里三魁,十里就政。跨青天第一龙,照江右以文星。诸子共朗朗声,后辈复继芳名。畴昔偶然高中,同船赋诗以回;安然取胆,美人嘉言以贵。承五忠一节,续六君数桂。冠缨无数,青衫成蔚。典坟能读,风雅能对。黄绢白凤以喻,不觉虚夸;灵蛇之珠以称,莫尝惭愧。謇謇正廉,丹心照翠。四极以内,莫知嘉音;八垠之外,不晓美玉。

  然则书院千年,至今犹在。读书声依旧,颂声如初,咏歌声依旧,贺声如初。而书院虽犹在,古道安存乎?诗不复前人之兴,词不复前人之兴,曲不复前人之兴,赋不复前人之兴。嗟乎!书院虽古,今仍于昌;古道其古,今仍于衰也。已拾华夏自信,亟等古道将兴。愿乘大化而先,躬身于古道之兴也。相与诸君成言,背前人,绝鼎盛。开古道之焜煌,遗后人以妙药。予尝太息,枌榆桑梓,终为游子归宿;天末地表,终有断肠思乡。今以古道为药,愈虚回春,道夫归路,重迎旧土。

  是故以赋明志,以诗作结。

  望舟头盛景,回首,千载白鹭闻庐陵。

尾题:


白公负雪弄丹枝,晓梦微凉渐落西。
幸睹先贤风范尽,乃详老祖榜前题。


佳游怎在弯环过,丝雨五更鸡又啼。


且悟心途情已定,丰秋静待使宽衣。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