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点绛唇---运河怀古 [词]

名友     发布时间: 2024/5/27 22:50:46
阅读:213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塘栖古镇位于杭州临平区北部,因京杭大运河兴起。
关键字
榶栖 运河


古运清颜,塘栖岸畔香袅袅。

几度舟摇。

岸柳醉夕照。


运通南北,清波终未老。

逐浪涛,千帆飘潇。

竞发还需早。


注释:塘栖古镇作为京杭大运河畔的重要文化地标,其历史风貌与地理特性为这首词提供了更具体的解读空间。结合这一背景,重新梳理词作意蕴如下:

---

### **《点绛唇·运河怀古》地理意象解析**
**【上片·古镇风物】**
1. **“古运清颜,榶栖岸畔香袅袅”**
- **地理注脚**:开篇点明“榶栖”即塘栖古镇,此处为运河杭州段重要市镇,明清时“江南十大名镇”之首。“香袅袅”或暗合塘栖风物:初夏枇杷盈市,秋日藕粉清甜,水岸茶香缭绕,烟火气中沉淀千年运河文明。
- **历史纵深**:南宋时塘栖因运河漕运兴起,至明清“水陆辐辏,商贾云集”,词人以“清颜”拟古运河,喻其承载繁华却葆有澄澈本真。

2. **“几度舟摇。岸柳醉夕照”**
- **空间再现**:塘栖运河段多古桥(如广济桥)、廊檐街市,柳岸系舟曾是日常景致。“醉”字既写柳丝拂水之态,亦隐喻商旅过客沉醉于“过塘行”码头的市声灯影,与乾隆南巡驻跸塘栖的旧事遥相呼应。

---

### **【下片·运河精神】**
1. **“运通南北,清波终未老”**
- **地理功能**:塘栖作为运河“南来北往第一镇”,见证丝绸、茶叶、稻米等物资流通,更促动南北文化交融。“清波未老”既赞运河水利工程之智慧(如塘栖段“水中立基”筑桥技术),亦叹文明血脉历久弥新。

2. **“逐浪涛,千帆飘潇。竞发还需早”**
- **现实映照**:末句由古及今,塘栖古镇今为世界文化遗产节点,运河货船与游船并驰,古今帆影在“竞发”中叠合。“需早”二字既承袭古诗“莫道君行早”的进取哲思,亦暗含对大运河文化带当代复兴的期许。

---

### **词作地理文化价值**
此词以塘栖为微观视角,勾连大运河的宏阔时空:
- **物质遗产**:广济桥、乾隆御碑、谷仓博物馆等遗存,化作“岸柳”“千帆”的具象投射;
- **非物质遗韵**:评弹曲艺、传统糕模雕刻等民俗,凝为“香袅袅”的感官记忆;
- **哲思升华**:古镇从“舟楫络绎”到“文旅新生”的变迁,呼应“清波未老”的文明韧性,最终落于“竞发”的时代命题,完成地理意象向精神图腾的转化。

(配图建议:广济桥暮色、塘栖水北街廊檐、运河货船与古镇倒影)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