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泠夫点评陈章璇诗词十首
陈章璇,广东阳江人,大本学历。退休前在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工作,任东部石油蛇口基地公司经理,高级经济师。退休后,曾任深圳四海情老年大学诗词教师,现任香港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香港诗词学会会刊和丛书编委会副主任、香港诗词学会网站(hkscxh.com)管委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贺香港诗词学会网站开版
韶乐纷从天籁来,香江诗网庆宏开。
相携镂月裁云手,互展驰玑坐璧才。
事国修身寻至道,吟今师古上瑶台。
豪雄温婉荧屏里,笔走龙蛇动九垓。
【评】一首网站贺诗,写得大气、沉稳、淳厚、真挚。作者把对香港诗词学会网站改版的期许与祝愿尽注笔端,且意蕴丰富,理趣鲜明;而“事国修身寻至道,吟今师古上瑶台”句,则把中华古典诗词的当代价值进一步明确,既有文化的意义,又具深刻的启示。
诗道
岂期摇笔逞才情,欲唤清风腕底生。
字里关雎人老去,望中丹荔句新成。
许身家国行无憾,寄志江湖辱不惊。
世路迷茫寻直道,云山有待赋先声。
【评】诗道即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所谓诗道,贵在有情,重在感染。章璇先生领悟的诗道应是直道、正道、大道,是用诗魂砥砺国魂、用真情触摸人间的家国情怀、为民宗旨。读之能够更好地理解诗的本质,也能体会到新的意境,如字里的“关雎”早已超越旧时男女相互倾慕的局囿,可供诗笔“兴、观、群、怨”,而眼中的“丹荔”应能弥补陆游“何限人间堪恨事,黄柑丹荔不同时”的缺憾,正所谓用诗的方式说古论今,一展怀抱。
秋忱十六首(选三)
人生的秋季,难免往尘萦臆,近日读杜甫《秋兴八首》,更是百感侵寻,于是用其韵,写下了人生回眸。
泪别三秦
宿鸟相呼掠暮林,涸塬西去翳森森。
千秋王霸潼关渺,万里风帆灞上阴。
渭水泪辞垂钓客,云山松啸赋归心。
崤函未解行人意,频送长安旧怨砧。
注:云山即白云山。
【评】以厚重的三秦历史文化作背景,抒发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感悟,加之形象思维与理性思辨巧妙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诗可见,作者是把三秦大地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故依依不舍,再三回首。我想,无论云山,无论渭水,或是再远一些的终南山麓,都会在这份浓情中有所触动,他们也在翘首期盼一位故人的辗转归来。
炮台吊古
秋尽高台吊日斜,晚霞无奈敛韶华。
轻寒寂寞临湾槛,浊浪艰难泛海槎。
霾锁铜雕睁慧眼,风斑铁炮引哀笳。
硝烟隐约残云里,忍见夭夭罂粟花。
【评】一座老炮台记录下一段历史,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诗人吊古,触景生情,他用空灵蕴藉烘托出一种压抑气氛,笔法老到,颇耐人寻味。无论轻寒,还是浊浪,无论圆睁慧眼的铜雕,还是锈迹斑斑的铁炮,都在此刻发出长久的轰鸣,令人不能不动容。而不散的硝烟仍隐约可见,那让人刻骨铭心的罂粟花仍在灼灼其毒,使人警醒和难忘。全诗不着一字议论,却蕴含理致,发人深思,中华民族的百年悲愤,尽在其中。
桑梓旧情
韶华暗换雪盈头,寒叶飘飘染九秋。
鸿爪有痕惊旧梦,庸才无句释新愁。
夜凉抖擞池边竹,沙净逍遥水上鸥。
最是故园情不了,一江渔火古恩州。
【评】起句“韶华暗换雪盈头”清晰可感,为全诗定下暮年回首、乡愁萦怀、乡情难舍之基调。中二联理趣交织,语浅意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开拓了意境。最喜“夜凉抖擞池边竹,沙净逍遥水上鸥”这一联,浑朴大气,恬淡从容,精妙而新奇,反常而合理。全诗运用形象思维把作者之情感之胸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乃至无可替代,真可谓“用意隐然,最为得体”(吴乔)。
中秋有咏
任由云障隐星辰,长捧心中月一轮。
欲缺欲圆随幻化,弄晴弄雨冀调匀。
秋忱有寄情如炽,桂影无凭妙入神。
翘首中天飞信返,夜风吹送墨痕新。
【评】月亮是古典诗歌中永恒的主题,中秋月更是这首七律的诗眼。围绕一轮明月,诗人用灵活笔触展开艺术的想象,达到情感的释放。一个“捧”字味醇且含蓄,于细腻中尽显深情。中二联议叙交织,点面结合,使诗意诗境不断开拓,愈见气韵飞动,摇曳多姿。尾联以情造景,化远为近,用大胆新奇的想象,委婉表达了思念之情。这份思念往返于天地之间,恒久未改,其中包裹多少爱恋多少感慨,只有诗人自知。
母校颂
肇始南洋名远驰,开宗秦渭赖贤师。
丹心传火甘清淡,皓首囊萤奋暮迟。
竹翠东亭宏旧业,樱红西苑展新姿。
夹城御气荣今古,俊彦班班果满枝。
注:东亭:母校内有东亭,重建于唐白居易居留旧址上。夹城:杜甫有诗云: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径入边愁。
【评】这首七律用凝练的笔触概括了诗人母校之悠久历史、传统精神,展示了硕果累累让人艳羡的成就。整首诗遣词准确沉稳,娓娓道来,又善于取譬设喻,富含哲理。如“丹心传火”“皓首囊萤”等,让人可感可思可佩,尽得师道之妙谛。哲人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一首小诗,因其有了深厚的思想,也就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无题六首(选三)
一
清梦朝朝九畹间,江流淼淼鸟关关。
云天不欲秋声咽,着我驰神到水湾。
【评】诗曰无题,往往别有深意。诗人的清梦因兰花而芬芳,因鸟声而沉醉,因云天的慷慨、江水的萦绕而无限美好。我想,这就是诗人一直以来追求的“诗意地栖居”的终极愿望吧。
四
时届金秋叶欲红,冰心几度约晨风。
天涯有鹿频回首,云水苍茫若梦中。
【评】诗境之美,往往在于虚实之间,在于心情愿望若隐若现之处。不是吗?秋叶将红未红,冰心正待相约,小鹿欲行又止,云水似梦非梦……可见,境由心造,诗就是平淡生活的适当变形与巧妙转换。
五
梦笔花残怯赋秋,晚凉吹恨袭南楼。
倦怀怎奈新来瘦,空忆当年陌上头。
【评】诗笔为何怯,晚风吹何恨,倦怀为谁瘦?答案全在这最后一句“空忆当年陌上头”。由此揣测,诗人是个有故事的人,也是个清高的人,更是个真情真挚真实的人。
(卢冷夫,籍贯江西,1964年出生于辽宁,成长于辽宁、河南、黑龙江等地,现居北京。原总参某部退休干部,大校军衔。现为解放军红叶诗社副社长、《红叶》执行主编。亲身感悟的“红叶密码”是:恒久传承的红色基因,血火浪漫的绿色情怀,激昂奋进的铁韵风骨,紧跟时代的创新脚步。正在形成的“诗观”是:意新,语工,律细,情满,节奏好。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四海论诗】区总顾问、《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