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枫曾客居澄江一屋,西壁悬有一画,画中一女子,美貌绝伦,枫奇之。置画于牖,细察之。见画角处隐有小字:若兰,年十六,病殒,康熙四十八年孟春。再看其人,墨鬟青鬓,水佩云裳,系丝绦,似微风拂面,欲脱其画,枫甚悦之。每有闲暇,即察其色,欲为之诗。寻三月不得一辞,颇烦闷,不思餐饭,如丧其神。
一日向夕,枫依窗坐,睹其画,思之愈深。忽闻有女子自院外推扉入,口占一绝:
“仙家住在白芦洲,一袭芳香任去留。
隔界相思元有定,莫将花月赋骷髅。”
枫骇!观其人:身素修,体丰匀,美目如盼;一袭红衣裙,环佩铿然。枫大惊!曰:“汝其谁?”答曰:“意尤非。”问曰:“来吾何故?”女不语。少间,女责之曰:“尔虽情笃,然痴之甚矣;明牖以外,六合之中焉无女公子者;且澄江两岸姣姣者不胜其数,岂必独抱赤诚终一骷髅哉?尔钟意之人死亦久矣,岂不痴耶?”枫一时无语。问其所来何意,云是澄阳桃花妖,感枫才情,故来访。又道与枫有夙缘,于是相谈甚洽;眉目传情,耳鬓厮磨,魂销四壁。已而张灯。枫忽得一词:词名为«鱼水同欢»。
其词曰:
“槛外风吹春欲尽。好把愁情,说与神仙听。
一点相思长八寸。良辰且请随缘分。
野鬼游魂思合卺。彼岸花开,也惹狐魔恨。
人意尤非妖莫问。枫言只有桃花信。”
女绝倒。枫挽其腰,辞;捉其腕,辞;吻其颊,辞;更褰其裙,女遂起,曰:“勿犯!”。枫听若未闻,逼至墙角,女欲就。枫熄灯,女复燃,枫再熄,女再燃,如是再三。枫曰:“余火盛矣,可以烛室。”女笑不止,不复燃之。中夜未央,方兴未艾,晓啼初平。
日光盈室,枫初醒,察其衾,失女。忙开扉寻,不得;转上楼觅,不得;复下楼,逐之江畔,亦不得;踮足拔腰,洞穿银汉,已然失矣。于是黯然还其室,见卓上遗一函,展望之,得一词:«卷珠帘»。
曰:
“阆苑仙门开一瞬。些许凡心,直下云南郡。
两个灵犀相共振。神仙总与凡人近。
笑向君前开玉鬓。废我清修,报尔红桃运。
琼烛香销无处遁。风楼夜罢天不认。”
于是枫沉默甚久,低吟道:
“虞园春色掩朱楼,乱我清宵几许愁。
卿是蓬莱烟雨客,长桥一去不回头。”
世朔叹曰:“人妖殊途,仙凡有隔。人间之道觅一良伴尚且不易,况芸芸中得一知心人彼此相惜,岂不美欤;至于‘灵犀’之说始于«山海经»,义山更诗以极致;今之人所谓:‘量子纠缠’是也。”
于是世朔也口占一绝:
澄阳水色映朝晖,望断江潮子不归。
昨夜红桃开满径,天涯风雨意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