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冬·福祉会
致身福祉有佳境,奉斯理想烛照心;
振足保和勤置力,来者共将拂清尘。
注释:这首作品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投身社会福祉事业的理想画卷。全诗四句层层递进,形成完整的意境闭环:
首句“致身福祉有佳境”以“致身”起笔,化用《论语》“事君能致其身”的典故,将古典士人的奉献精神注入现代公益语境。“佳境”二字既实指美好环境,又虚指精神境界。
次句“奉斯理想烛照心”运用“烛照”意象,巧妙构建光明的隐喻空间。烛火既象征理想的光芒,又暗含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与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异曲同工。
第三句“振足保和勤置力”转入行动层面,“振足”与“保和”形成动静相生的韵律美。“保和”出自《尚书》“保合太和”,将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精神与当代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末句“来者共将拂清尘”最具画面感,“拂尘”意象既含除旧布新之意,又带佛家超脱之韵。“来者”的召唤拓展了时间维度,使诗意超越当下,指向未来。
全诗平仄协调,偶句押“心”“尘”平声韵,读来朗润如玉。对仗处似对非对,“致身福祉”与“奉斯理想”,“振足保和”与“来者共将”,在工整中保留灵动。诗中“烛照”“拂尘”等意象构成光明洁净的审美系统,与福祉主题高度契合,平仄处理上,“烛照心”三字尤为精妙,仄仄平的声调变化如烛火摇曳,与诗意高度契合。
此诗以古典形式承载现代士人情怀,将中国传统诗词的含蓄典雅与现代公益精神完美结合,又彰显了当代社会共建福祉的集体意识,短短四句勾勒出从个人理想(烛照心)到社会行动(拂清尘)的完整图景。语言如清泉漱石,意境似朗月照庭,堪称一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古韵新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