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醉花阴·霓虹词照 [词]

南杉红     发布时间: 2025/9/10 0:25:19
阅读:14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雨夜漫步在临川州学岭历史古街……




             醉花阴·霓虹词照


           才乡自古文光惠,泼墨山河醉。
           少抱赤心待,笔立州学,更喜章台会。

           莫嗟古俊攀云瑞,星瘦灯方寐。

           难道仕途寒,月满石桥,照尽人间味。






注释:《醉花阴·霓虹词照》是一首融合传统词牌与现代意象的佳作,既彰显临川才子之乡的文化底蕴,又寄寓对仕途人生的深邃思考。以下是对该词的赏析:

词作背景与结构
词牌《醉花阴》通常以婉约见长,但此词反其道而行之,将“霓虹”这一现代意象融入古典框架,形成时空交错的美感。全词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押仄韵,音律铿锵,与内容中的豪情相得益彰。

上阕:文脉传承与少年志气
“才乡自古文光惠,泼墨山河醉。”
开篇即点明地域文化底蕴,“才乡”或指江西临川(王安石、汤显祖故里)等文人辈出之地。“泼墨山河”以狂放笔法渲染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壮美,一个“醉”字既写山水之魅,亦抒词人之痴。

“少抱赤心待,笔立州学,更喜章台会。”
“赤心”暗含赤子情怀,“笔立州学”化用“笔架山”等典故,喻指求学立志;“章台会”既可指文人雅集,亦或暗含对功名的期待。三句勾画出少年勤学、待时而动的昂扬姿态。

下阕:古今对话与仕途感悟
“莫嗟古俊攀云瑞,星瘦灯方寐。”
劝慰不必羡慕古人腾达(“攀云瑞”),“星瘦灯寐”以冷寂夜景隐喻科举或仕途的艰辛,但“莫嗟”二字转折,显豁达之态。
“难道仕途寒,月满石桥,照尽人间味。”
末三句为全词点睛之笔。“仕途寒”似叹官场冷暖,但以“难道”反问,消解颓唐;“月满石桥”化用唐诗意境(如刘禹锡“石头城上月”),而“照尽人间味”则以超然之姿俯瞰世情,暗含霓虹与月光交织下对人生的通透体悟。

1、艺术特色
①. 意象创新
★“霓虹词照”将电子光影与古典诗词并置,形成强烈张力;“星瘦”“灯寐”等陌生化表达赋予传统意象新生命。
②. 情感张力
★上阕豪情奔放,下阕沉静深邃,形成少年意气与中年通透的对照,暗合词人对理想的坚守与对世事的洞察。
③. 典故化用
★如“章台”(科举放榜处)、“石桥”(佛道中超脱之喻)等,厚重而不晦涩,深化了文化内涵。

2、哲思收束,余韵悠长
·“难道仕途寒,月满石桥,照尽人间味”:以“月满石桥”的清冷意象隐喻仕途坎坷,但月光普照人间,又透达出一种超然视角——历经冷暖,终能洞悉人生百味。
· 结句由个体情志升华为普世观照,冷中见暖,寂处生辉,深得宋词“以景结情”之妙。

3、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如“泼墨山河醉”以动写静,“星瘦灯方寐”炼字新颖。
· 结构上片忆昔、下片感今,脉络清晰,情感层层递进,最后以天地之景收束感慨,余味无穷。

此词既承婉约词之含蓄蕴藉,又注入现代文人对传统的重新解读,在霓虹与月光、古贤与今我之间,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堪称临川文脉当代传承的生动注脚。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