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吉州窑赋 [诗:七绝]

南杉红     发布时间: 2025/7/21 2:16:36
阅读:18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江西吉安--参观吉州窑后有感……



吉州窑赋


    瓷融翠叶永和画,

   洒彩天目馀万家;
   五色新泥驻心赏,
   古来残片青白花。
注释:《吉州窑赋》以四句二十八字的精妙结构,以凝练笔触勾勒出吉州窑的千年风韵,完成了对千年窑火的诗性提纯。其艺术价值可从三个维度解构:

一、釉色修辞学
“瓷融翠叶”建构起窑火美学的核心意象——“融”字双关,既指釉料在高温下熔融流动的物理特性,又暗喻陶瓷艺术对自然灵韵的吸纳。“永和画”将吉州窑核心产区永和镇比作一幅永恒画卷。次句“洒彩”精准捕捉吉州窑独创的泼彩技法,“天目”则暗引禅茶美学,两意象并置凸显工艺与哲思的交融。

二、时空拓扑术
诗歌创造性地压缩时空维度:横向以“馀万家”展现宋代窑场星罗棋布的生产矩阵,更写出了窑火鼎盛时的“馀万家”生产盛景;纵向以“古来残片”勾连古今鉴赏的接受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驻心赏”的时空锚点作用,使五色新泥同时具备当下审美客体与历史传承载体的双重属性:“五色新泥”既实指多彩瓷土,又虚喻创新精神。

三、文化基因谱
末句”青白花“实为解码吉州窑文化基因的关键词素:“青”指向赣江流域的原始青瓷传统,“白”暗合宋代文人审美范式,“花”则揭示釉下彩绘的民间趣味。这种三色基因的排列组合,恰与首句“翠叶”的生态意象形成工艺生态学的完美闭环。

四、文化肌理
全诗暗藏陶瓷制作逻辑链:翠叶(原料)-洒彩(工艺)-五色(成品)-残片(遗存)。“青白花”三字尤见匠心,既指吉州窑典型的白地褐彩装饰,又以“花”字赋予残瓷生命。


该诗本质上是一部微型陶瓷史诗,其文本结构与绞胎瓷的层叠工艺形成异质同构——每联都是独立的釉层,却在窑火(诗思)中熔融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更是将技术美学(洒彩)、地域特征(永和)、文化遗产(残片)层层糅合,在二十八字中完成对千年窑火的诗性重构。这种“诗瓷互文”的创作范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书写提供了经典样本。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