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如皋党校组织中华诗词学会第十届(如皋)高研班全体师生参观校史馆后有感
如皋党校抒怀
先贤沧漭云章烈,校史峥嵘气浩昂。
一脉甘泉滋沃土,千秋伟业铁肩梁。
赤诚淬炼党心固,碧血浇培民本昌。
最是晴窗明霁处,中流击楫正飞扬。
注释:《如皋党校抒怀》一诗气象宏阔,笔力沉雄,将党校的红色基因与千年文脉熔铸于七律框架之中。其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可从多维角度赏析:
一、意象系统的三重构建
1. 历史意象群:“沧漭”“云章”“峥嵘”等词构建时间长河,先贤精神如云霞烈章照耀古今,校史在峥嵘岁月中积蓄浩然之气。
2. 滋养意象链:“甘泉”“沃土”“碧血”形成有机生命系统,暗示党的理论如泉润物,为民奉献如血浇培,最终指向“民本昌”的盛世图景。
3. 空间意象场:“晴窗明霁”与“中流击楫”形成微妙对比——窗前静思与江涛搏击、书斋明净与时代激流共同构成党员修养的动态平衡。
二、典故化用的现代性转换
· “铁肩梁”暗合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的精神谱系,却以“梁”字强调支撑千秋伟业的结构性力量;
· “中流击楫”典出祖逖北伐,此处不再限于民族复仇,而升华至新时代征程中的奋进姿态;
· “碧血”语出《庄子·外物》,原指忠臣苌弘之血,诗中与“民本”结合,赋予传统忠孝观念以人民性内涵。
三、对仗中的哲学张力
颔联“一脉”对“千秋”、“甘泉”对“伟业”,将细微流淌与宏阔时空相勾连;颈联“赤诚”对“碧血”、“党心固”对“民本昌”,以色彩政治学揭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性——赤色忠诚与碧血丹心共同熔铸执政之基。
四、尾联的象征系统
“晴窗明霁”既是实景描写,更喻指理论学习带来的思想澄明;“击楫飞扬”则打破书斋静谧,展现知行合一的实践动能。窗内与江面、静观与行动之间,暗合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与“崇尚实干”的双重传统。
全诗犹如一座精神建筑:以历史为地基、以理论为柱石、以民心为穹顶,最终在尾联打开时空视野——党校既是明窗净几的思想空间,更是通往时代激流的出征之门。这种将党性教育置于天地沧漭之间的宏大叙事,正是中国古典诗歌“言志”传统与红色文化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