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夜话●普臻堂
新月清凉追暮色,
疏林来客见升烟。
原上流景闲花淡,
廊亭山居雁影孤。
注释:这首《乌石夜话·普臻堂》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居暮色图,意境清幽而略带孤寂。以下是对作品的赏析:
意象运用:
“新月”与“清凉”“暮色”形成时间上的衔接,既点明黄昏时分的观察视角,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意味,清凉的触感强化了黄昏向夜的过渡。“疏林来客”与“升烟”的搭配,赋予画面动态感,炊烟的出现暗示了隐逸生活中的人间气息。后联“流景”(流动的光影)与“闲花”的淡雅相映,巧妙将时间物象化,而“雁影孤”的收尾则突然将视野拉向辽阔天空,形成空间上的纵深感。
意境营造:
诗人通过“清凉”的触觉、“升烟”的视觉、“闲花淡”的嗅觉通感,构建出多维度的山居体验。前两句写近景的人间烟火,后两句转远景的自然景观,由实入虚的手法使意境渐次开阔。特别是“雁影孤”的定格,既实写秋雁,又隐喻文人独处时的精神姿态。
情感表达:
全诗表面写景,实则寓情。“追暮色”的“追”字暗含对时光的珍重,“闲花淡”体现超然心境,而“雁影孤”则泄露了潜意识里的孤独感。这种孤寂并非愁苦,而是文人静观天地时特有的精神状态——在孤独中获得心灵的澄明。
艺术特色:
1. 空间布局错落有致(地面疏林-空中炊烟-原上花影-天际雁阵)
2. 光影对比巧妙(新月微光与暮色昏黄,流景的变幻)
3. 动词运用精准(“追”字拟人化,“见”字体现偶然性)
4. 结句留白(孤雁的意象引发无限遐想)
该诗承袭王维“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风格传统,在28字中完成从黄昏到月出的时间推移,简淡的物象排列兼具水墨画的空灵与文人诗的含蓄,堪称现代诗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