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当代诗人朱兆雷《又见平遥》诗词赏析 [诗:七绝]

流氓诗人     发布时间: 2025/1/12 23:45:57
阅读:52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当代诗人朱兆雷《又见平遥》诗词赏析

当代诗人朱兆雷《又见平遥》诗词赏析。


又见平遥


当代诗人朱兆雷 


 阊阖连檐人已空 ,


簪缨门第几回重。


韶华无可奈何去,


又见平遥客不同。


辛丑年荷月于晋中


平遥老街听雨楼


《又见平遥》是当代诗人朱兆雷创作的一首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诗歌,通过对平遥古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阊阖连檐人已空”,诗歌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平遥古城的景象。阊阖,通常指宫门,这里借指古城的城门或重要建筑,连檐则暗示了建筑的密集与繁华。


然而,“人已空”三字,瞬间将读者从繁华拉回现实,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与寂寞。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古城的物理空间,更通过“人已空”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簪缨门第几回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历史感。簪缨,古代官员的冠饰,借指官宦人家或世家大族。门第几世重,则暗示了这些世家大族历经数代,地位显赫。然而,结合上句“人已空”,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对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门第世家如今衰败的惋惜与感慨。


“韶华无可奈何去”,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岁月无情,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终究无法抵挡时间的侵蚀。这句诗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又见平遥客不同”,诗人再次将笔触拉回现实。又见平遥,但此时的平遥已不再是诗人记忆中的模样。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诗词最后注明了写作时间与地点:“辛丑年荷月于晋中 平遥老街听雨楼”。辛丑年荷月,即某一年的农历六月,晋中则是平遥古城的所在地。听雨楼,作为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诗人情感的表达载体。在听雨楼中,诗人或许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流转。


诗歌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阊阖连檐人已空”与“簪缨门第几世重”的对比,“又见平遥客不同”与诗人记忆中的平遥的对比,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诗人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又见平遥》是一首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诗歌,通过对平遥古城及其标志性建筑听雨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对比手法等艺术手法,以凝练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人简介:


朱兆雷 1979年生,江苏沭阳人,青年学者。


当代著名诗人、汉语诗歌律学研究专家、知名评论人、史学专家、自由撰稿人。


山东敏达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