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从1948年出版的喻守真编的《唐诗三百首详析》中摘取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困扰诗词界多年的什么是孤平及律诗为什么要忌孤平和三平调的问题。
喻守真长王力三岁。他们研究诗词的时代背景没有差别,但对前人资料的取舍和结论却大相径庭。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张图片提供的信息。
一、五言古诗有四种体式,分别为拗体式、正体式、近体式和古律式。
二、正体式而外的三种体式,四句之间都有起对粘对的关系。
三、近体式与古律式都有句式相同平仄相反的两联,并且每句节奏点的平仄交替。
我们可以由四种格式的名称推定:先有正体式,后有拗体式。无正则无所谓拗;先有古律式,后有近体式,无古则无所谓近。
古律式的两联平仄句式一目了然。一联是五个字中四同一异,也就是一句孤仄,一句孤平。还有一联是前面两个字同声,后面三个字同声。也就是一句尾三连仄,一句尾三连平,也称三平调。为了解说方便,我称其为2、3句式。
近体式的两联平仄句式:一联是五个字中两同两同一单,为2、2、1句式;一联是先三同声,后两同声,为3、2句式。
为了不让近体式与古律式混同,则规定近体式要避开孤仄和孤平句式,也要避开句尾三连仄和三连平句式。古人好像对平声特别关注,就有了忌孤平(五字中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王力和启功的定义都不对。)和忌三平调的说法。
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将近体式定为规范的律诗,将其他三种格式都归类为不讲究平仄格式的古风。这符合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扬弃传统原则,便于后学者掌握,有利于格律诗的推广,是一大进步。
本来随着古律的废除,为避开混同古律的禁忌自然地就失去了意义,也应该一同废除。而王力先生疏忽了这一点,仍将其保留在书中。这就违反了古人在规范了律诗格式后,实行有条件放宽的原则,给学习和推广格律诗,增加了障碍,加重了对诗词创作的束缚。
注意图片中古律格式下方的这段话:“凡句首第一字,无分正拗,平仄俱可不论。古律同”。
王力先生却臆断“仄平仄仄平”句式为孤平,强调“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不能用仄。还在书中振振有词地说:“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结果有顶真的人在唐诗中找出了几十个这种句子,从而留下笑柄。
他的这个笑柄可害苦了当今两三代学诗的人啊!
更可悲和可恶的是,新韵律诗竟然不明就里地来个萧规曹随,也将孤平和三平调作为禁忌。真的是谬种流传,遗害无穷啊!
我从2003年就认识到王力的禁忌理论不成立,且危害大,便开始呼吁废止它,至今已近20年。谢天谢地,今天总算发现了有说服力的依据资料。
废止律诗的两大禁忌
(通韵)
声律如缰肢不舒,虐深成瘾瘾难除。
孤平兼忌三平调,旧韵还将新韵污。
有益继承为智慧,存疑明辩莫糊涂。
剪芜枝壮花开好,春色驻留诗苑姝。
20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