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第四讲(5)律诗的章法 古典诗词的阅诗、欣赏与创作门径六讲 [诗论]

默子胡任之     发布时间: 2021/9/24 12:47:18
阅读:873次      分享到

(接第四讲.4)
2、颔联写洞庭湖景观,俱是虚设、笼罩之词,全无半幅眼前之境,稳妥地契合着诗人初来此地,亲朋无一、老病维舟的凄苦景况。
3、颈联极写个人苦况,从首联之“窃欣”到颔联之“壮情”,再到本联之“凄苦”,转捩自然,如风掀石,一无痕迹。
4、尾联慨说艰难国事,怅摅烈士壮怀。一本登高寄慨之作之传统,收束此章。
评析二:技巧之灵动
此诗中,诗人千回百折的情感、徐疾相间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旋律,无不体现在灵动的转承技巧之间。
1、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乍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则抒发壮志难酬之悲情:似喜实悲,此一转也;
2、颔联眼见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之势,情不自胜,心“喜欲狂”,吟出描绘洞庭湖的绝唱:心情由悲转乐,此二转也;
3、颈联面对如此壮阔伟丽的湖山,想起万方多难的现实,突发个人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无处安家、飘零孤独之感:再转为悲,此三转也;
4、末联由景及身、由身及家、由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出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品格,悲伤却不消沉,沉郁却不压抑。
全诗以夙愿获偿的喜悦发端,以家国多难的悲怆收结,感情起伏跌宕,千回百转;其身世之悲,家国之忧,如洞庭之水,浩浩茫茫,气象雄伟。
评析三:语言之涵浑
此诗刻画内容之丰富,感慨之深沉,表达之深厚、凝重、蕴藉,无不依赖于语言的涵浑功夫。
1、“昔”“今”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内蕴丰赡、意象阔达。昔、今二句,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去品。
2、“坼”“浮”二字,只勾勒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之幻象,以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之恣情;不拘泥于巴陵胜状的实景描写,以掩“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之隐痛。
3、“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十字,虽是白描手法,却穷尽古往今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之隐痛、落寞、悲怆与苍凉。石人读此,未免泪下。
4、以壮景暗带悲情、以命蹇时舛反衬家难国艰。纵观全诗,其描绘的景物壮阔无比,但读者所受的情感浸染却沉郁悲凉;其浑雄无迹的景物,却掩盖不住诗人博大的襟怀。此种曲折有致的文法,既令意象波澜横生,又令情感深厚凝重;雄浑壮阔的景观与凄凉落寞的身世互相映衬、情景交融、契合无间、相辅相成,没有独特、涵浑的语言功夫,是难以达成的。
因篇幅及编辑限制,本文分(1)(2)(3)(4)(5)个段落贴出。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