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红茶赋(并序)
以“茶之瑰宝,功著千秋”为韵
桃花源里好种茶
赋者,铺采摛文之属,体物写志之类也。人之为人,情事杂沓,诗不能驭,词无以达,故为赋以铺陈之也。
譬若美人,设使汀步相逢,擦肩而过,在《诗经》则必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若美人无情,相约不至,在《唐诗》无非“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在《宋词》不过“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而或有寡人之疾者,诗词之无药而赋之可疗;欲养张先之癖者,诗词之无源而赋之可导。故陈思王之见宓妃,赋其美貌,则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远观其美则“皎若太阳升朝霞”,近察其色则“灼若芙蕖出渌波”;其“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其“延颈秀项,皓质呈露”;其“丹唇外朗,皓齿内鲜”,“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其“明眸善睐,柔情绰态”,“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有美如此,直五百年不世出也。
此赋之美甚,过诗词远矣;而律赋过之者,远之又远也。

桃源茶山
夫茶者,中国之始作而流播于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种也。其历史之久远,著述也卷帙浩繁;其品类之繁多,别识也汗牛充栋;其学问之精深,堂奥也云遮雾罩。其入于佛,则参禅茶一味之真如;其入于道,则修天人合一之贵生;其入于儒,则务修治一体之事功。
中国之茶,以工艺论,则有红绿之辨、黑白之分、青黄之别;六色具而百味生。以文化论,则有茶道之摭、茶德之说、茶义之疏、茶典之裒、茶诗之咏、茶联之撰、茶画之摹、茶书之编、茶具之造、茶学之研、茶艺之流、茶礼之衍;十二轮回,浸乎其中。

春风千里外,秀色一杯中
此外,更有学茶“八段”之辩,论茶“十概”之说。
所谓八段,一入门须独持己见,二入行复重归迷茫,三进阶且包罗融合,四常考乃弥补不足,五消化可化繁为简,六沉静则运用自如,七登顶天地为大,八彻悟归于寻常。
所谓十概,一道(茶道即人道)、二悟(先苦后甜)、三友(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四气(聚生气、培灵气、扶正气、养意气)、五性(清、洁、和、长、娱)、六味(轻、甘、滑、嫩、软、厚)、七情(喜、爱、幽、寂、淡、真、思)、八难(造、别、水、火、器、投、瀹、饮)、九香(清、幽、甘、柔、浓、烈、逸、冷、真)、十德(散闷、驱腥、养气、除疠、礼仁、表敬、知味、修身、明志、守道)是也。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黑茶之乡安化采风
己亥初夏,予应邀为《桃源红茶》编撰者之一。于是溯沅江、跋武陵,一入黑茶之乡安化,三访茶马三镇沙坪、郑家驿、茶庵铺。卌年浪迹天涯,多有风尘之慨叹;一旦情移故邑,始知望县之丰饶。桃源红茶,初尝于炎帝神农氏,入典于楚国屈大夫;成名于唐宋而隆盛于明清,式微于计划经济之末期而复兴于产业立县之今天。既是湖红工夫茶之翘楚,武陵沅水物产之杰出,湖南十大名茶之一;又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保护,国茶杯之金奖;更是沅湘地区茶文化之精粹,世外桃源靓丽之文化名片。
故一诗一词一文,不足以歌茶之史、不足以咏茶之质、不足以述茶之工。而作赋以咏桃源红茶,既缘情而绮靡,复体物而浏亮;可一咏而三叹,辞淋漓而意尽致。
于是乎赋,爰序。

桃源茶业重镇沙坪
荆湘故邑,宋祖新衙①。汲沅水之灵秀,撷武陵以霁霞。吐雾吞云,冰碛岩中立足;耐寒经雨,黄棕壤下为家。在山作叶兮,入彀成茶②;渊源久远兮,功德昌遐。
昔朱襄尝百草,毒旋而解;后屈子献椒浆,神得以祗③。人文初祖,儒国先师。始教七件大事,乃授三局闲棋。诗酒田园,修五福能居耳;功名利禄,凭一杯可释之。
嗟此人间罔替,世外谁陪?美人作嫁,君子为媒。烹雪浮烟,谁卧夏轩朗月?围炉呵冻,忽思昆友奇瑰。
缥缈兮空谷幽兰,依稀乎燕堂玉璪。初闻而不觉何香,再啜则咸称最好。远观五色,眼如含琥珀之光;近亵三魂,手若捧珠旒之宝。引车卖浆,执瓠瓢且作瓯;食肉居闲,掇雀舌而娱老。
故得乾坤在望,江海其功。泛扁舟,如一叶;作砥柱,似三公。条索严严,列阵无惭于细柳;芽头济济,绽芳有待于卢仝。
稽其品类多繁,声名早著。丽质自承天然,工夫独出机杼。踵武夷之正山,超震泽之顾渚④。竹山老树,昂然独秀于林;古洞仙春,卓尔大成是誉⑤。
至若精华五合,气象万千。百尼结社,蔚起崖边;一峰登顶,勃发界前。匠者与君和齐驾,春峰共龙茗竞妍⑥。域中湘北,在在春风遍地;邑里桃南,家家捷报频传⑦。
总摭逸名同德,皇宬节录;胜迹沙坪,方志捃收⑧。万国博览之金奖,上乡维新之稔谋⑨。越岭翻山,盛誉出三湘而远播;乘风破浪,鸿工随四海而长流。

茶仓
注释
① 荆湘故邑,宋祖新衙: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桃源县开府建衙;此前桃源多隶属于荆湘附邑。
② 在山作叶兮,入彀成茶:两句意为茶叶在采摘前不过是一种草叶,而按一定制作程序并符合一定标准后即成为有益于人类之茶产品。 入彀(gòu),本义为弓箭射程所及范围,此为合乎一定之程序和标准之意。
③ 朱襄:朱襄氏,炎帝别号。曾尝百草,为中国茶之始祖。 屈子:屈原,曾作《九歌·东皇太一》,中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椒浆,古楚国之原始茶饮;因屈原流放于沅湘期间作此歌,故以此作为桃源红茶之肇始。 祗(zhī):祗仰、祗奉、敬神。
④ 踵武夷之正山,超震泽之顾渚: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创制于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桃源红茶,由明朝南京太常寺卿、茶学家、常德人龙膺创制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前后踵迹不过二十一年。 震泽:太湖之别称。顾渚: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自春秋吴王夫差时起,所产名茶即为历代贡品。
⑤ ⑥ 竹山老树、古洞仙春、百尼结社、一峰登顶、匠者、君和、春峰、龙茗:此为桃源八家茶企之檃栝。分别为:湖南刘老树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百尼茶庵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益峰尖茶业有限公司、常德市匠者茶业有限公司、桃源县君和野茶开发有限公司、常德春峰茶业有限公司、常德龙茗茶业有限公司。 精华五合:茶之嫩叶为木,炒青之锅为金,泡茶之液为水,炒煮之燃为火,盛承之具为土。其相生相克之道、阴阳平衡之理,贯穿于采茶、制茶,煮茶、喝茶过程之中,故谓精华五合。
⑦ 春风:茶叶之美称。北宋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拣芽》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南宋陆游《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诗:“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⑧ 同德:同德堂,清末民初茶叶古镇沙坪经营茶叶之同业公会,“同德堂”石碑至今孤卧在“沙坪茶厂”厂区遗址一角。 沙坪:桃源沙坪镇,茶马古道上之璀璨明珠。1857年,粤赣茶商在此设庄收购鲜叶,批制湖红工夫茶;1865年,在此开埠运销红茶于海外,常年出口逾2万余箱。1954年湖南省茶叶公司在此组建湖南省桃源茶厂(当地人称“沙坪茶厂”),1955年6月建成,主要生产精制工夫红茶、红碎茶。茶厂占地53亩,建有木楼400余间,车间7000平方米、仓储1500平方米;厂属分设18个二级单位,职工295名,年产规模逾千吨。自开厂至1987年,累计销售红茶3.34万吨、出口2.26万吨。1998年,茶厂停办。
⑨ 万国博览之金奖:1915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湖南“宝大隆兴”茶行曾昭模(桃源郑家驿人)所制红茶,荣获乙级荣誉奖章。 上乡维新之稔谋:自宋至明清时期,桃源县沅水以南盛产茶叶之桃花源镇、沙坪镇、郑家驿镇、杨溪桥镇、西安镇、茶庵铺镇,当时均为桃源县辖之上乡。 稔(rěn )谋:成熟、远大之谋划。
澄溪从此入沅江
澄溪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