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游子别》创作谈
文/陈桂书
1984年夏,大学第一个暑假的蝉鸣里,总浮现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樟木箱的身影。去年秋日她送我到村口时,红绸布衬里已缝进经纬交错的叮咛。四十年后,线头穿梭的簌簌声仍在丈量着科技与乡愁的时空曲率。
实验室长夜,「公式绽花阴」的刹那,三角函数的曲线竟与母亲缝衣针的弧线重叠——它们都在解构世界的维度。铝盒凝霜是热力学写给游子的情书,而「经纬度娘亲」的坐标里,北纬38°的晨露正缝合经度114.5°的晚霞。
英雄616钢笔的碳素墨水在稿纸上对抗熵增的无序态,让试管星辉与樟木沉香互联着量子纠缠。当三角尺被夜风吹偏的5毫米,恰是纫针穿越平流层的引力波纹。1984年的暑气蒸腾着记忆,最终在诗行里坍缩成奇点——母亲的棉线始终牵引着二进制洪流中的文明罗盘。 (2025年夏·陶山芝兰堂)
游子别
文/陈桂书
①启程
慈母手中线,拳拳赤子心。
临行箱意满,离别泪霑襟。
天际遥孤旅,尺素字千金。
海宽鱼跃水,振羽出幽林。
②求知
陋室苔痕绿,蝉鸣催汗凚。
英文枝上绽,公式绽花阴。
群生成姊弟,挚友比棋琴。
敬长尊良父,问疑秉热忱。
③夜学
笔耕追晓月,墨润泽商参。
图书灯照影,试管星辉映。
学海勤作楫,书山趣同金。
风移三角尺,雨润对数芯。
④思乡
脚舒穿布袜,身冷裹棉衾。
樟木香犹在,饭盒雪霜侵。
箱底红绸皱,经纬度娘亲。
极目家山远,云中见纫针。
1984年大学一年级暑期作
2025年夏·修于陶山芝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