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吃遍的乡俗节 [新诗]

惠子川     发布时间: 2025/1/13 7:09:06
阅读:69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地方小吃文化


吃遍的乡俗节


惠子川


吾乡县治,源于三国乌伤,析于上浦古乡,缘于孙权高堂,事于祈祷进香,寓于永葆安康(永康)。吾乡吃俗,始于红白喜事聚箸,出于“时节拜头”,打打牙祭。



上春日、春姑勤,
千家万户将你请,
柏枝幽幽竹叶青,
门口插春情。
五更饭热气腾腾,
恭请春姑您光临,
鸡子索面青菜青。

灯节里头人气稠,
人闲相闹龙灯游;
生子农家喜气凑,
麻酥①分到家门口,
烘空馅糖像馒头。

清明过前不过后,
清明餜笼格蒸馏,
摆在祭桌前头。
不知先人可口否,
祭余一个不留。

插秧时节不成节,
田头送小点,
蒸团抓食最解馋,
荤素葱香馅汁淌,
满嘴糯香。

立夏时节低调,
家家户户悄悄,
鸡蛋煮红枣,
“健脚梗”养家角,
夏收夏种不倒。

端午节里锅灶闹,
肉麦饼铁锅烤,
素糖馅饼口味调,
发糕蒸笼烧,
糖炀糕②层层浇,
咸甜粽子各味道。

七月半下世节,
香焚纸烧点点,
想来逝者吃祭忙,
惹得活人口水淌,
麻糍蘸糖,
粽子又尝。

月亮婆婆中秋皎,
月饼白白薄薄。
米筛搭桌拜月巧,
油酥③砌盘,
文旦卧圆。
香烟未尽燎绕,
掰饼欢食小孩闹。

十月阳春时节,
空气都清流,
绞糖车铺像蒙古包,
糖车碌子叨叨啸,
老水牛驮轭圈圈绕,
糖水煎得浓稠稠,
糖槽里头打糖钩,
晾凉后嘎嘭咬一口,
韧纠纠甜嘴落咙喉。

冬至冬至,
前三后四,
田头小点成祭,
蒸团最难忘记,
阴界阳间,
吃食通关无忌。

过年大食节,
圣诞洋节羞羞见。
砂糖粘珏秬④,
米胖⑤磨成糖炒面,
麦芽糖白条条,
五谷切糖薄薄片,
结馓⑥酥香惬意煎;

麦摊饼⑦包裹豆芽菜,

犹如清扫天堂食;

小麦饼⑧席卷鸡子馃,

犹如扫荡人间伙。




吃遍农家红白事,
吃尽亲朋大好事。
接新妇随份食,
生日逢拾贺岁食,
出殡忙里悼念食;
杀猪煮锅萝卜块,
猪脏腑片碗头缀,
挨家挨户分食;
竖屋大业农家喜,
砌棚头吃粽子,
封檐头吃麻糍,
上栋桁吃糕子。

新生儿做“三朝”,
糯粉玉成食艺道。
杨梅糕⑨,
豆沙餜,
餜尖点红稍稍,
糕面浸润砂糖膏;
红紫映白色味好,
餜儿双双条糕卧,
分食邻人喜上眉梢。

满月婴孩笑,
印”福”馒头吃饱;
小孩周岁贺招摇,
对周粽豆沙馅,
尖尖儿囫囵像羊角,
小方箩喜气盛满,
外婆家送福一肩挑。

本保殿里香火旺,
村神生日千家忙,
唱戏三天三夜不爽,
上下三处赶戏场。
农闲时节解闲痒,
亲朋好友叙叙旧,
赍赍诚诚食一堂。

古来食为天,
吃俗天成天赐香,
水土一方养吾乡,
子子孙孙,
吃福为飨。

(2005.1.21)

注释:①麻酥,老家坊间特有的一种糖馅休闲食品。发酵的面计子裹上红糖馅,通过慢烤工艺,成为面白底焦的中空松脆馒头。②糖炀糕,老家乡民常常在夏天制作的糖食,通过层层浇蒸而成。③油酥,老家乡民把有馅广式月饼叫作油酥。④珏秬,故乡土语对玉米的叫法。⑤米胖,炒米的土语俗称。⑥结馓,一种糯米制作的立体花形休闲食品,晒干后油炸食用。⑦麦摊饼,类似山东煎饼,韧性不大,卷着荤素菜食之。⑧小麦饼,老家特有的干烤薄饼,咸味重,韧性大,荤素菜卷食。⑨杨梅糕,掺杂小比例籼米粉的糯米糕,白色糕体上半层呈现杨梅粒及其紫褐色,是因为刷上一层红糖水使然,并非添加半点杨梅果材质。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