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翰墨惊天地,文风震古今---藤县新庆诗社2024年第17期对句颁奖公布 [文章]

梁怀宇     发布时间: 2024/8/28 15:57:04
阅读:189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翰墨惊天地,文风震古今
关键字
翰墨惊天地,文风震古今

藤县新庆诗社2024年第17期

有奖对句练习颁奖

前三甲奖金由

郭炳炎先生,李其泽先生,莫平平女士赞助

书法金笔奖由李灵基先生和卢颖才先生赞助

(新庆诗社,书协现正接受冠名赞助)

藤县新庆诗社梁乃梅作品

2024年第17期

出句:

笔蘸黄河,勾划长城龙气势;


    此出句隐去了主语,给读者留出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个笔蘸黄河者,可以是伟大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更可以是为建设祖国而出力出汗的伟大人民,甚至还可以是虚拟人物、神话人物等等。什么样的笔才能饱蘸黄河之水,勾划如巨龙飞跃翻腾的万里长城图?这当然至少得是如椽大笔,还可以是像马良所用的那种画物即活的神笔。什么样的人物才能拿得起这如椽大笔?当然就得是前述的诸般人物。

    《我的中国心》歌中唱道:“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在我心中重千斤……”《龙的传人》歌中则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出句充分运用了象征中国或中国人的黄河、长城、巨龙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巨笔蘸黄河,把曲折蜿蜒的万里长城勾划得如龙腾九州那样的宏大气势。出句的大意可以理解为,党领导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当然,不同的读者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理解。

    总而言之,此出句站位高旷、立意深远、视野宏阔、气势非凡,要对出与之分量相同、气势相近、相辅相成的对句并非易事。事实上,面对这几期的十一字长句,甚至有诗友戏言,这是拿大学生的作业来给小学生做。尽管是戏言,但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些长句的难度。众评委在评选中也费了不少脑筋和唇舌,最终在众多对句中选出以下三甲作品。但愿所选之作,能与各位诗友的预期相接近。


藤县新庆诗社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

2024.08.28


状元
笔蘸黄河,勾划长城龙气势;


心怀祖国,承传上古舜精神。

——莫芝海

简评:

舜,与尧、禹同为中国上古时期自黄帝之后,又先后出现的三位贤明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三人均因德行良好,在位时为部落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深受部众爱戴。于是后来便有“祖舜宗尧”这个成语,意思即是遵行尧舜的治国之道。毛主席也有诗曰:“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可见他也非常推崇“尧舜精神”,并树立了一大批道德楷模作为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营造了公平正义的时代清风,至今依然让人怀念。而在当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也可以理解为对句当中所写的“舜精神”。当前,我们国家发展虽然进入了新时代,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在“精致的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下,为官政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仍然有面临滑坡的风险。因此,重提传承“舜精神”对当下社会风气有着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作者把眼光放到上古尧舜禹时代,提倡心怀祖国,传承尧舜精神,其非凡意义使对句具有了站位高、立意深的优势。虽然其视野和气势依然不及出句宏大,但在众多对句当中仍能脱颖而出,因此将其评为状元。

新庆书协卢颖才书法

榜眼1

笔蘸黄河,勾划长城龙气势;


德施赤县,拓开乐土舜乾坤。

——李其泽

简评:

在上古时期,尧和舜是传说中的两位圣君,据说在他们的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舜是第一个以孝道著称的首领,他能明驯德,以亲九族,辅佐尧治理天下,他完善律法,确立爵位,加强了对部落联盟之间的联络,同时也强化了对部落联盟的统治,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有一个成语叫“尧天舜日”,原意是称颂帝皇的盛德,后来则衍化为人人都想要的太平盛世。以德治国是立国之基,以德立身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要求。要开拓出民众安乐的太平盛世,就必须要以德治国为基础,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方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方略。对句提出了通过以德治国来建立如“舜乾坤”一般的太平盛世的理念,站位高远、立意不凡。但同样在视野、气势等方面逊于出句,且治国理政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以德治国是远远不够的。有基于此,我们将其评为榜眼。

新庆书协莫芝海书法

榜眼2

笔蘸黄河,勾划长城龙气势;


手翻巨著,览观大汉玉文章。

——南歌子

简评:

    我国五千年文化传承至今,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我们在历数其中的精华经典时,总是会说一句:“唐诗宋词汉文章”。汉朝文章在我国文化长河当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汉代文学,上承先秦,下开六朝,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主要成就有散文、汉赋和诗歌,这些文学形式的发展异彩纷呈,产生了很多文学大家,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文学成就,后来班固的《汉书》亦与其齐名。汉赋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是汉朝一代之文学,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也是散文的诗化。无论是散文还是汉赋,都如碧玉般晶莹剔透、瑰丽生光。当我们翻开诸如《史记》《过秦论》以及其他大家的辞赋,都可以从中收获温润如玉的文化滋养。此对句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当中截取其中一段精华来描写,通过“手翻”“览观”等动词,形象地把阅读瑰丽如玉的大汉文章,并从中汲取文化营养的情景描绘出来。虽然其在站位、视野、气势等方面逊于出句,但其视角独特、立意幽深、对仗工整,仍不失为佳句,因此评为榜眼。

新庆书协吴中波书法

探花1

笔蘸黄河,勾划长城龙气势;


神游青史,结交历代古英雄。

——李 华

简评:

    经史子集,是古人从幼到老都在不停阅读研习的传世经典。其中的史,更是了解我们从何处来的最佳视角,也是明白我们该到何处去的最佳指引。除此之外,读史还能让我们读到什么呢?当然还有诸般英雄人物的惊世功业,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各领风骚。我们在通过史书与这些英雄们进行精神交流时,还能生发出英雄来自人民、时代需要英雄,我虽不是英雄、但也要学习英雄的历史感悟。而我们国家的历史就是因为在不同时期都有众多为正义而战、为正义献身的英雄人物,引领伟大人民推动社会变革、时代进步才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太平盛世的。无论过程当中经历了何种苦难和摧残,由于这种英雄力量的存在,才让我们数千年文明史不至于中断或走偏。该对句的思路由于不同俗套而显得不同凡响,既有浪漫色彩,亦有太白遗风,因此评为探花第一。

新庆书协卢成书法

探花2

笔蘸黄河,勾划长城龙气势;


诗传海外,弘扬华夏古文明。

——郭炳炎

简评:

中国文字天生就有诗一般的美感和意韵。而诗词则是中国古代文人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方式,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意象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人情、人性等各个方面的感受和思考。因其能够营造广阔的艺术空间、演绎复杂多变的艺术手法、创造富于深刻哲理的美学意味,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当中极为突出的闪光点,使得炎黄子孙世代引以为傲,并为之动容。诗词文化也因此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洪流当中彰显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源泉。此对句提出了向海外传播诗词文化是弘扬中华文明、展现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的观点,其角度独特、立意深远,确是好句。但是,由于出句隐去了主语,而此对句的“诗”则明显是句中的主语,是为瑕疵,因此只能评为探花第二。

新庆书协顾问黄海平书法

探花3

笔蘸黄河,勾划长城龙气势;


诗吟赤县,讴歌古国史文明。

——农延华

简评:

‌ 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在古代,人们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到了现代则统称为诗歌。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并在艺术上达到了历史高峰。诗不但言志,也言情,还说理,诗词歌咏的对象除了人的思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歌咏对象就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诗歌从诗经开始到楚辞到汉乐府、六朝民歌,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乃至现代诗,不但构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一条亮丽主线,也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对句提出了用诗词来歌咏祖国壮丽山川、人情风物是讴歌华夏文明历史的重要方式的观点,独具匠心,意韵深长,无疑也是好句。此对句同样暴露了主语,使之与出句相违,且“赤县”与“古国”的意思也比较接近,导致视野不阔,张力不足,只能评为探花第三。

新庆书协李灵基书法


    其他没有进入三甲的对句,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前后脱节、对仗不工、句意不明,或者为了符合对仗要求而硬凑字词等方面的不足,还需要更为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才能进一步提高对句水平。


优秀奖


孙汉达

李醒华

陈成信(梧州创作群)

古龙阿朱(藤县楹联群)

朱伟坤(藤县会员群)

书法金笔奖

莫芝海

书法优秀奖


李灵基,黄海平,卢颖才,吴中波


收稿:李华 陈远扬 卢颖才

序言:卢瑞昌 南歌子

编辑:梁怀宇 陈远扬

审核:卢成 李灵基

出品:藤县新庆诗社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

注释:翰墨惊天地,文风震古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