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藤县新庆诗社邀请你来对句 [文章]

梁怀宇     发布时间: 2024/9/15 8:33:48
阅读:238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有奖对句
关键字
有奖对句

县新庆诗社2024年第18期

有奖对句练习颁奖

前三甲奖金由

郭炳炎先生,李其泽先生,莫平平女士赞助

书法金笔奖由李灵基先生和卢颖才先生赞助

(新庆诗社,书协现正接受冠名赞助)

藤县新庆诗社梁乃梅画作


大漠秋色
梁怀宇
黄沙万里百重关,落日胡尘遮目颜。
北雁哀鸣秋草谢,西风怨泣夕烟寒。
谁将柳笛倾愁绪,拟作家书寄远山。
夜冷征衣霜雪白,梦随篝火转乡间。


出句: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出句解析:

此出句的句意来源于《梦驼铃》的歌词。这首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风靡大江南北,至今重新聆听依然让人动容。除了旋律优美苍凉之外,词中隐喻的历史记忆更让人握腕轸怀——就在辛亥革命击跨了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时,外蒙古在沙俄的扶持下宣布独立。直至1945年,为换取苏联在中国内战中不支持共产党,蒋介石政府以承认外蒙古独立为代价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于1946年2月与外蒙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形似秋海棠叶的中国版图变成了如今的雄鸡形状。


“秦关”在这里意指边疆。“海棠泪”即指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导致国土沦丧,使当初形似秋海棠叶的国家版图缺损了北方大片的边角,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斑斑血泪。令人在大漠风沙中每每听到铃声看到驼影时,只剩下无限的感慨和无奈的叹息。出句立意幽深,委婉含蓄,视野宏阔,意境苍凉,且铃声与驼影形成句中自对,是为机巧。故对句也应有句中自对,且句意不宜显浅直白,方为佳句。

藤县新庆诗社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

2024.09.15

状元: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风翻史页,大漠孤烟汉境图。

——海陆空

简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每当翻开史册,都不难发现,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从1840年开始,由于发展落后,积贫积弱,一直面临外敌欺凌,不断割地赔款,导致国土沦丧,国力日衰,令人无限痛惜。每当此时,国人就更加想念西汉名将陈汤所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迈气概,以及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带领军队纵横驰骋西域漠北,最终荡平匈奴的英勇壮举,以及为后世留下的辽阔疆土。历史的映照,不但令人警醒,而且催人奋发。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挺膺担当,全力以赴,以强大的综合国力来保卫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此对句的“大漠孤烟”形成句中自对,并与出句的“铃声驼影”对仗工整,而且句意与出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确属佳句,评委一致认为应评为状元。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卢颖才书法


榜眼1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魂萦汉塞,雪地胡天赤子心。

——卢丕英

简评: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心如铁石坚。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当时适逢匈奴上层内乱牵连到苏武,单于大怒之下扣押了苏武等人,劝其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坚决不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十九年后才回到长安,百姓闻讯后都出门迎接,称赞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后有《牧羊记》历史故事剧等一系列歌颂苏武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文艺作品,使其高风劲节的赤子之心得以万古流传。此对句选题别致,句意连贯,对仗工整,惟描写苏武牧羊这个故事的独有特点不够突出鲜明,易与昭君出塞的故事混淆,是为不足,故评为榜眼。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莫芝海书法


榜眼2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功垂国史,赤水娄山碧血旗。

——南歌子

简评: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这首“忆秦娥”是在红军攻占娄山关后所写的。当时,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和军事指挥权,才有后来四渡赤水这一功垂国史的“得意之笔”和“长征史上最为光彩神奇的篇章”。赤水娄山不但铭记这光辉的一页,而且由红军将士鲜血染红的旗帜,也从此一直引领这支伟大的革命力量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民富国强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此句对仗工整,角度独特,立意新颖,句意含蓄,且富有历史纵深感,但在意境、视野等方面不如出句高旷宏阔,是为瑕疵,因此评为榜眼。

探花1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根连大陆,赤子洋装中国心。

——李华

简评: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这是《我的中国心》歌词的片段,唱出了全球华人对祖国的深情赞美和无限向往,令海外游子心潮澎湃、热血沸腾。1982年,邓小平在和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中国进行会谈时,用无比坚定的意志和绵里藏针的策略,让铁娘子走出人民大会堂时在台阶上打了个趔趄。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香港词曲家黄霑把洋溢在心中的爱国之情倾泻而出,歌词一挥而就。1984年,张明敏在央视春晚演唱了这首歌后,瞬间就风靡大江南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首歌在香港却了无声息,少有传唱。此对句同样取意于歌词,用赤子洋装来体现根连大陆的爱国之情。“赤子洋装”不但形成句中自对,而且与出句对仗工整,但“根连大陆”会让人联想是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与其描写海外华人的本意容易混淆,加之句意稍显直白,因此评为探花。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卢成书法


探花2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魂萦故土,俚语乡音游子心。

——李其泽

简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的《游子吟》道出了远离家乡或在外谋生者的思亲思乡之情,至今依然耳熟能详。在古代,为了考取功名的书生,被国家征调的士卒,为了养家糊口的商贩、工匠、艺人等,不得不背井离乡,奔走他方。古时交通、通信十分原始落后,这些出门在外的游子往往多年不能返乡,与家人互通音讯也极为困难,只能在魂梦之中思念家乡的亲人和一草一木。如果自己的境遇不好,还得独自咽下思乡思亲的辛酸之泪。若在他乡见到昔日的亲朋故友,听到久违的俚语乡音,则会感到无比亲切与温暖。因而,把“他乡遇故知”列为人生四大幸事之一是不无道理的。此对句对仗工整,句意连贯,角度独特,取材别致,用“俚语乡音”来表达游子眷恋故土的情怀,不失为佳句。然其抒情有余写景不足,与出句的宏大场景不够匹配,故而评为探花。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卢成书法


探花3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情牵故土,雁阵黄沙青冢魂。

——黄杰松

简评:

此句源自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汉宣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北方的匈奴经过汉朝的轮番打击,内部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向汉朝称臣归附并自请为婿。汉元帝(其时汉宣帝已逝)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王昭君在双方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塞外刺骨寒风,穿越千里黄沙奔赴匈奴。传说她在马上拨动琵琶,当空飞过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这个美丽的女子,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下来。后来,呼韩邪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昭君也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为汉匈友好、边境安宁作出了贡献。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传说当地多白草而此冢独青,故名青冢。此对句对仗工整,句意连贯,主题鲜明,运用雁阵、黄沙、青冢等意象,把昭君出塞这个故事的特征突显出来,亦属好句。只是“情牵故土”易与通常的游子思乡相混,如能与昭君出塞的关联更为密切且独特,则更能体现主题之特征。

优秀:


1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心怀故里,柳色梅香杜宇情。

——陆路

2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情怀华夏,地北天南赤子心。

——李陈逸飞

3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笔书巨著,天问离骚爱国诗。

——李醒华

4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心思越甲,号角军魂壮士情。

——黄侃中

5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魂牵宝岛,潭畔蔗林兄弟情。

——朱伟坤

6

梦忆秦关,铃声驼影海棠泪;

心牵塞北,画角狼烟大漠魂。

——梁洪波

收稿:李华 陈远扬 卢颖才

序言:卢瑞昌 南歌子

编辑:梁怀宇 陈远扬

审核:卢成 李灵基

出品:藤县新庆诗社 藤县新庆书法家协会

注释:有奖对句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