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疯子》
某年,某月,某日,一家人。
一家人围着一幅画和一首诗激烈地讨论着。这时,几岁的小侄儿跑过来说:“你们一个画家,一个诗人,奶奶说你们是疯子。可是,等我长大了,既要做诗人,又要做画家。”这时我和我哥异口同声的说:“那样的话,恐怕你奶奶要疯了!”小侄儿满脸不屑地说:“他们都不懂,这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对!”这时,我家思想最前卫的一个侄子说:“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格言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和我哥均讶异得不轻,这孩子的思想太可怕了。小侄儿突然大声地喊道:“你懂什么!我们这叫‘意境’!‘意境’你懂吗?”我和我哥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说:“现在的孩子,还是人吗?!”
篇外对话:“……”。“他们这家人,一群疯子!”
篇外话:画和诗渴望人懂,但不是所有人都懂。画的不一定是看到的画,可能就是乱涂;诗不一定是诗,也许真的是词句的堆积,但只有孕育它的娘亲最清楚。因此画画儿的未必都成为画家,写诗的未必都是诗人。能被人看懂的才叫画,能被人理解的才叫诗。要是都不能被人看懂,那可真是悲催啊。当然,能被大师看懂并赞许的画和诗,慢慢地便成了名画和好诗。不然,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小丑,口中的疯子。或许只有“疯了”,才有胆量走下去吧。古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他们是否也疯过呢?是不是作古之后才被人誉为“仙”和“圣”呢?
管它呢。只不过“意境”会允许“疯子”与自己站在一起吗?管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