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读林觉民《与妻书》 [诗:七绝]

杨泽林     发布时间: 2025/6/8 9:52:42
阅读:19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林觉民(1886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7]。福建闽县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1907年日本留学,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回国参加广州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数日后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是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作者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该信写于1911年4月24日晚,作者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前夕,后编入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出版的《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史》。 该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倾诉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表达出为了救国救民而勇于战斗、视死如归的决心。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叔父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当代诗人顾甫涛:“这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这一行思念的翅膀》)广西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卢斯飞:“数十年来一直传诵人口,激动人心,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爱国主义教科书中富有魅力的一页。”(《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赵景云:“全篇以质朴的语言,直抒心声,体现了英雄本色和儿女情长的和谐统一。”(《英雄本色、儿女情长——林觉民〈与妻书〉赏析》)

读林觉民《与妻书》

山河破碎饱熬煎,血雨腥风骨硬坚,

巾短情长扬正气,谋求永福世人传。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