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2023年夏,在长兴吕山等乡镇进行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审计,一度在胥塘停留,有感而作,今补发于此。
胥塘,位于吕山乡境。据存世清代《长兴县志》及《浙江水利志》等方志记载,长兴境内拥有我国最早的有记载的一批水利工程,其中就包括胥塘和蠡塘,据记载系春秋时伍子胥与范蠡所筑。
伍子胥的父兄因楚平王听信谗言而被害。胥转折逃往吴国,楚王在楚国各地设卡拦截,一路张贴其画像悬赏,胥过昭关时曾一夜白头。逃至今长兴夹浦时,追兵一路尾随,向当地人打听有没有看见伍子胥走过?当地人敬重胥满门忠烈,纷纷说“无胥”,此后形成两个村落,村名就叫做“上无胥”“下无胥”,至今古地名尚存。胥逃亡至夹浦另一地方时,见一村姑在河边浣沙,就赠以金环央其救他。村姑斥而掷于河,并引其躲进一旁的芦苇荡,胥去而复返,村姑知其意,遂投河而亡,以断其顾虑,何其壮烈!胥愧且悔,哭拜而去。是此,此地即名“环沉”,古地名尚存,是夹浦轻纺城所在。
到吴国后,胥鼓动公子光刺吴王僚而代之,是为阖闾。乃引兵伐楚。时平王已崩,胥发其墓、鞭尸三百以解恨。自此,在伍子胥及千古兵圣孙武辅佐下,阖闾四出征伐,国势日盛。但在南征越国时,在今嘉兴一带吴王脚趾中箭受伤,寻崩。夫差继位,并成功败越,质勾践于吴,国力至鼎盛。吴王于是日益骄纵,近佞臣,听谗言,遂放勾践还越,纵虎归山,并赐死伍相。胥谓近侍:亡吴者必越也,愿悬目于吴门,以观越灭吴之日。吴王怒而以革裹其身,抛于江上……
呜呼!灭其母国以报父兄之仇,或可谅也;而掘墓鞭尸,实自损令名焉。满腹经纶韬略,而为仇恨所蔽,致行止逆天而为之,不知藏锋敛形,也必近祸矣。后果如此,令人扼腕!
余敬公之义烈与忠勇,更敬其一门忠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公之遭遇也。
公在强吴以备战楚越之际,尝于今长兴吕山筑塘沟通龙溪四安溪,以通水利与农桑,并建仓于此。这就是“胥塘”“胥仓”古地名的由来。公殚精竭虑辅佐阖闾、夫差两代君王,最终却难逃一劫。也许,若早知如此,倒还不如在龙溪和胥塘这里做一个钓鱼翁吧?
2500年前的一次历史变故,改变了中国历史,重谱了吴越楚“三国志”,顺带给长兴大地也留下了一系列传说。或许,这就是英雄人物与历史的关系?
为报家仇远赴吴,
白头过浦问胥无。
借师灭国犹堪解,
掘地鞭尸总有辜。
刺旧扶新雄主起,
抛身悬目佞臣图。
早知伴虎如君侧,
宁作龙溪一钓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