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七律·晚家峡水库忆乡》(“西汉水隈藏玉镜”篇)创作背景
此诗专为“晚家峡水库的变迁与乡愁”而作,核心源于水库从“实用工程”到“家乡记忆符号”的转变——晚家峡水库始建于1960年,最初为拦截姜席河、解决西和南部干旱问题的水利设施,2010年后升级改造为“晚霞湖4A级景区”,新增九曲廊桥、湿地观鸟区、环湖步道等景观,成为在外游子返乡必访的“家乡新地标”。
创作时以“时空对照”为手法:首联“西汉水隈藏玉镜”写水库如今的澄澈湖景,“仇池影落晚霞残”则将水库与西和名山仇池山联动,勾勒家乡标志性天际线;颔联“廊桥九曲”“湿地千鸥”是景区现状实景,再现水库变身文旅地后的生机;颈联“巧娘凝睇”呼应湖心织女雕像(乞巧文化符号),“老巷新炊”则勾连水库周边村落(如姜席镇)的烟火记忆,形成“新景与旧忆”的碰撞;尾联“昔时蓄水今迎客”直接点出水库功能的变迁,以“一棹霞光”收束,既贴合“晚霞湖”之名,又藏“游子归乡见新貌”的乡愁。
昔时筑坝拦姜席,今作湖光映晚霞。
廊桥九曲连村郭,芦荡千丛宿鹭沙。
巧像临波凝远黛,农厨煮酒荐鱼虾。
乡愁最是残阳里,风送炊烟到客槎。
注释:标注:依《中华通韵》“麻”部押韵。诗中“筑坝拦姜席”呼应晚家峡水库1960年始建、拦截姜席河的水利历史 ;“廊桥”“芦荡”“巧像(织女雕像)”均为晚霞湖景区标志性景观 ;“农厨煮酒荐鱼虾”贴合景区农家乐的地方美食特色 ;末句“风送炊烟”以今时湖景勾连往昔乡村记忆,暗合水库从“防洪蓄水”到“文旅胜地”的蝶变 ,收束乡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