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暮夏初凉,闲坐南窗见阶前茉莉半残,忽忆及去年此时,曾与姊妹簪花扑蝶,罗衫沾香;今独对空庭,竹影筛风透旧衫,袖底凉意浸骨。见蜂蝶仍绕花丛,却无共赏之人,唯剩小窗雨打芭蕉,声声叩阶,遂借“残簪”“数流光”等细事,将闺中孤寂与岁月冷暖,藏进婉曲词句里,贴合花间“以小景载深情”之旨。
鬓角簪残茉莉香,旧罗衫薄竹影凉。小庭闲立数蜂忙。那年堂前同扑蝶,而今风里数流光。小窗雨,滴到芭蕉第几行。
注释:1. 鬓角簪残茉莉香:残茉莉,指鬓边插戴的茉莉已半凋,既写暮夏实景,也暗喻时光流逝、往日欢愉渐散;“香”字留余韵,藏对往昔簪花共赏的追忆。
2. 旧罗衫薄竹影凉:旧罗衫,指去年穿过的薄罗衣衫,关联回忆;竹影凉,既写竹影映身的物理凉意,也暗衬独处时的心境清冷,以景载情。
3. 小庭闲立数蜂忙:数蜂忙,以“闲立”的静与“蜂忙”的动形成对比,看似观蜂,实则是孤寂中借琐事打发时光,藏无人共语的落寞。
4. 那年堂前同扑蝶:堂前扑蝶,是回忆中与姊妹(或旧伴)共处的暖场景,以鲜活细节反衬今时独处的寒凉,贴合“人情冷暖”主题。
5. 而今风里数流光:数流光,指细数时光流逝,将抽象的“岁月变迁”化为具体动作,“风里”二字添萧瑟感,强化今昔对比。
6. 小窗雨,滴到芭蕉第几行:芭蕉雨,是古典诗词中寄托愁绪的经典意象;“滴到第几行”以细腻叩问,将无形的孤寂与思念,藏进雨打芭蕉的具体画面,婉曲不尽,贴合花间词“语约义丰”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