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从乡音到诗韵——一位严师与我们的语音重生之旅 [散文]

钟翠莲     发布时间: 2025/6/18 17:32:15
阅读:13次      分享到

       时光在皱纹里酿出芬芳,在赣州市老年大学成立35周年的晨光里,我总想起语言艺术班的教室。那里的空气仿佛浸着墨香,身形不高却气场十足的鲁文超老师捧着自制的教材站在讲台上,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里藏着对语言艺术的执着,正用声音播撒一颗颗神奇的种子。      

     鲁老师那本泛着油墨香的教程,是他几十年教学经验的结晶。翻开扉页,密密麻麻的标注、生动鲜活的案例,都在诉说着匠心独运。教"zh、ch、sh"时,他不仅列出"珍珠""驰骋""闪烁"等经典词组,还结合我们常犯的发音错误,用赣南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让抽象的发音规则变得清晰易懂。每次发音练习,他都会用那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我们,仿佛自带精准的探测仪。记得我第一次把"山"念成"三",他快步走到我身边,翻开教材指着"舌尖抵住硬腭前部,气流冲破阻碍摩擦出声"的图示,眼神严肃却满是关切:"别慌,跟着教材的节奏慢慢来,发音要像雕刻玉石,差一毫都不行。" 

         课堂上,鲁老师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他要求每个人朗读时必须字正腔圆,稍有偏差就会被"叫停"。当他让我们逐字朗读短文时,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会牢牢锁定在每位同学身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模糊的音节、一次不当的语调。有次有位同学读"澎湃"时音调不稳,鲁老师立即示意暂停,亲自示范十几次,直到所有人都能准确发音。起初我们觉得压力重重,但正是这份严苛,让我们的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 

        最动人的是课后的抖音打卡时光。每天清晨,鲁老师精选的短文总会准时跃入手机屏幕。有时是《话说长江》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的磅礴,长江奔涌的气势仿佛顺着文字淌进我们的声音;有时是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的铿锵。 一年时光悄然溜走,我们的声音里长出了翅膀。曾经带着浓重乡音的方言,如今能承载长江的壮阔;曾经平淡的诵读,如今懂得用情感诠释人生的坚韧。

       在上学期期末汇演时,我们班集体朗诵的《老有老的骄傲》获得满堂喝彩,那一刻,鲁老师难得露出欣慰的笑容,而他手中那本早已翻旧的教材,仿佛也在无声诉说着教育的力量。 

      站在老年大学35周年的节点回望,我深深懂得:严厉的目光背后,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严格的要求之下,是对学生成长的期许。鲁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字正腔圆的发音,更是对文字的敬畏、对美的追求,以及永不褪色的求知之心。这片知识的芳草地,让我们这些"银发学员"在岁月的河流里,依然能听见自己拔节生长的声音。愿这份对学习的热爱,如同老年大学三十五年的积淀,在时光中绵延不绝,滋养更多渴望绽放的心灵。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