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江城子·清明抒怀 [词]

言念     发布时间: 2024/4/9 20:43:47
阅读:231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和缅怀先人的日子,人们通过扫墓、献花等形式寄托哀思。作者借清明之际,表达对某位逝去亲朋好友的深深怀念与无尽悲伤。春寒料峭之时,词人穿着春衫感怀往事,那冷意不仅是天气之寒,更是心绪之冷。他借助纸鹤这一传统意象,寄托自己的思念,并且在杜鹃哀啼的自然之声中,将自己的情感远寄。风过竹林,营造出的凄清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词人在清明节这一天尤为浓烈的哀愁与惆怅。 这样的创作背景既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生死、亲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哲思。




春衫寒透忆曾经,意难平,痛无声。纸鹤纷飞,魂梦两牵萦。杜宇声中遥寄去,风过竹,更凄清。





注释:

"春衫寒透忆曾经":身着春衣,却感到阵阵寒意穿透衣衫,唤起对过去的回忆。这里的“寒透”既是实写春天气候尚带凉意,也是暗喻回忆中的情景使人内心感到寒冷,凸显了追忆过往时的落寞与悲凉。

"意难平,痛无声":词人的心情难以平静,内心深藏的痛苦并未化为有声的哀泣,而是如哽咽在喉,无法宣泄。这种痛楚是沉静而深刻的,仿佛一种无声的呐喊。

"纸鹤纷飞,魂梦两牵萦":纸鹤是中国文化中常常作为传递思念之情的象征物,纷飞的纸鹤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强烈的思念之情。魂梦两牵萦,意味着无论是清醒时的思绪还是睡梦中的景象,都深深地被那份怀念所牵引。

"杜宇声中遥寄去":杜宇,即啼血的杜鹃鸟,它的叫声总让人联想到故人离别和哀伤之情。词人在杜宇的哀鸣声中,仿佛将自己的哀思遥遥寄送出去,期盼它能穿越时空,抵达已逝的人或遥远的地方。

"风过竹,更凄清":风吹过竹林,发出萧瑟的声音,使得周围的环境更为凄清寂寥,这既是对外界景物的描绘,也进一步映衬出词人内心世界的空旷孤寂和清明节时的哀悼情怀。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