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诗人与秘书
张绪麟
内容摘要:诗人与秘书的相通之处很多,波兰诗人切·米沃什在《秘书》一诗中表示:“诗人不过是无形事物的秘书。”这一点我非常认可。纵观世界的诗歌史,里面经常会发现秘书的痕迹;同样;纵观世界的秘书史,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诗人的痕迹。在文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的古代,特别是中国,诗人与秘书之间仿佛更加密不可分。在中国秘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白居易就是一位著名的大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李白、杜甫、屈原等著名诗人同样也担任过秘书职务。诗人与秘书的相通之处在于,诗人和秘书写出的文字很多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诗人的诗歌很多高于生活,而秘书写的公文更偏向于实用性罢了。由此可见,诗人与秘书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它们的根本性质都是相似的;诗人的一些情怀可以让秘书工作更好的进行,秘书的一些感悟也可以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秘书 诗人 文学
浅论诗人与秘书
一、诗人情怀和秘书工作的关系
(一)诗人情怀对秘书工作的促进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流传千古,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诗人的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诗句中的浩然正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当今秘书工作者所缺乏的,只有有了这些情怀,秘书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沟通上下级,为双方面着想,从而更好的实现秘书职能。
诗人情怀的特性让诗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这些观察力应用在秘书工作之中可以让秘书更加尽职尽责,尽言其事,白居易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白居易任左拾遗时,因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所以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从而使得当时广开言路,政治清明,真正做到了通上达下,至今依然为人们所传颂。左拾遗是典型的秘书类官职,顾名思义,左拾遗就是在皇帝左右拾遗补阙的官职。其本身的职能和秘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更具有秘书的参谋职能。白居易的诗人情怀对于其秘书工作的促进显而易见,如果其没有诗人情怀,不懂得诗歌创作,就很难尽心尽责的去体会生民疾苦,更不可能频繁的上书言事。诗人充满浩然正气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是每一个优秀秘书所应该具备的,它可以更好的促进秘书工作,发挥秘书的职能,让秘书成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最好的桥梁,让君知民意,民受君恩,社会和谐,天下大同。
(二)秘书工作对诗人情怀的影响
诗人充满浩然正气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并不是平白无故就产生的。只有在饱读诗书的基础上加以实践,才能使诗人情怀得以萌发,并逐渐完善,最终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秘书工作的特性在于其通过传达和实践相结合,使得诸事通达,上下和睦。因为秘书工作的特性,秘书们可以更全面的了解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维持二者的平衡,上传民意,下达君恩;为君之目,为民之心;既知理论,又有实践;既从属于领导者,又属于被领导者。秘书的工作对诗人情怀的影响是巨大的,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如果没有秘书工作经验,就很难了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更难有充满浩然正气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
伟大的诗圣杜甫也担任过秘书工作,和白居易一样都担任拾遗补阙的左拾遗职位。因为秘书工作职责和工作经验,使得杜甫更加体会到民生的疾苦,并希望通过劝谏君王,改善民生,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从领导者的角度,解决被领导者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秘书工作的核心内容,更是诗人情怀之所在。如果一个诗人,能做好秘书工作,切实的履行秘书职能,那对诗人情怀的培养也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一个好的秘书,不应该瞒上欺下,要上为君王着想,下为百姓着想,不要只为谋取私利,从而忘了秘书工作的本质所在。杜甫在担任过秘书工作之后,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样惊天动地的史诗巨作,可以说,除了饱读诗书之外,秘书工作同样给杜甫的诗人情怀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通过秘书工作的实践,诗人的眼界更加开阔,诗人的情怀也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作为一个秘书,肯定需要从领导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被领导者的角度去反映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诗人都有过秘书工作的经历,这些工作经历将成为他们的宝贵财富,影响着他们的情怀,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创作出更加不朽的名篇。
二、诗歌和公文如何相辅相成
(一)如何通过诗歌创作提升公文的高度
诗歌是艺术性最强的文体,它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实用性。但是其作用却是我们不可小觑的。诗歌的作用在于教化,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类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重礼仪教化的周代,非常重视民风的淳朴,设有“采诗官”收集民间流传的诗歌,以此了解民间的风俗。这些收集的诗歌,有一部分被精选出来,那就是六艺之首的《诗经》。《诗经》中诗歌的主题有很多,有的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抨击统治阶级;有的热烈质朴,表达人们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等等。这些诗歌作品都有着非常动人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直到今天;这些作品还广为传诵。正如《诗大序》所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歌在无形之中教化着苍生,可以说,诗歌是古圣先贤治世经国,采集民风,教化百姓的法宝之一,也是传统文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般来说,公文是艺术性较差的文体,但是它也属于文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体。是用于工作中的一种交流工具。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公文,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它们的运作都离不开公文。
公文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创作的时候,难免会流于俗套,太过死板僵硬,从而使其套话连篇,价值大大缩水。如何提升公文的高度,是每一位秘书从业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公文的作用一般来说分为三种,一种就是替领导立言,第二种就是替被领导者说话,第三种就是和其它国家或者非从属机构的人沟通。也就是所谓的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写上行文,需要将被领导者的信息传达给领导者;写下行文,则需要将领导者的信息传递给被领导者。写平行文,则是传达不相隶属国家或机构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面向不同群体的,在传达信息时如果只是一昧的套用格式,不斟酌字句,就会让读者感觉到生涩呆板,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公文和诗歌都是极为凝练的语言,简明扼要是它们的共同宗旨。写作公文和创作诗歌一样,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既然诗歌在规则之下可以创作的丰富多彩,那么公文写作同样也可以赏心悦目。我们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提升公文高度,将诗意化的语言融入公文之中,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进行合理的修饰,适当的加一些主观的个人观点。这样的公文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赏心悦目,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并能体现出公文写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还具有一定的参谋功能。曹丕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如何通过公文实现经国之大业,除了遵循规则,体现其实用功能以外,还要像诗歌创作一样,对每一件事都要有足够的分析和理解。只有这样的公文,才是有高度的公文,只有能创作这样公文的秘书,才是真正的好秘书。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例。白居易是中国秘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在踏上仕途前后,他曾创作了许多公文,现存《白居易集》中保存其公文517篇,思想内容丰富,公文种类颇多。
白居易在担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以及考选过程中创作的400多篇制诏类公文,主要是替皇帝立言,涉及到制、诏等文种,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生活的诸多方面。根据用途,这些制诏也可以分三类:迁贬赏赐退休类制、赠封官号类制和诏书类制诏。其格式要素中,命题主要采用即事命题的方法,大体有法,而无定法;主体部分则包括引言、受文者、行文原因、事项安排、附言等。白居易的非制诏类公文主要有奏状、表等,在格式上与制诏类公文大同小异。
白居易公文的特色,除通俗易懂、繁简得当外,主要有四点:骈散相融,自成一家;雅俗并存,各善其妙;文质兼美,文为质用;叙议为主,情理相辅。白居易有关公文的见解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说明因“时”“事”而作的动机;二是提出“为君”“为民”而作的宗旨;三是提倡“尚质抑淫”的文风。
白居易既是一位优秀的秘书,也是一位诗文成就俱佳的大家。如果没有诗歌创作,白居易的公文很难达到如此的高度,这样的高度是那些只知道套用格式的人所不能企及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用诗心创作公文,挖掘时事之精髓,使公文尽其用,显其价,让公文写作走向新的辉煌。
(二)如何通过公文写作扩大诗歌的内涵
人们常说:“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著名诗人陆游也曾经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由此可见,生活是诗歌之源。如果离开了生活,诗歌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免干涸枯萎,不复荣光。而公文则是生活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文种之一。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公文,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它们的运作都离不开公文。作为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公文,其本身有着足够的生活底蕴和时事基础。如果能将公文的生活底蕴和时事基础用于诗歌创作之上,其内涵必然丰富,其寓意也必然深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公文和诗歌都是由事构成的,并且都合于时。既然如此,通过公文写作扩大诗歌内涵自然也不是无稽之谈。每篇公文一般都有着对应的事件,若成公文,必知其事;诗歌亦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公文一般都是一文一事,而诗歌则可能是一文多事。当然,有很多诗歌并不是直接言事的,也可能是通过抒发志向、表达心情或者描写景物间接言事。人之于事而怀感,言其怀之感而成诗。诗歌创作都是有背景的,而背景大都属于时事范畴。我们在不断的公文创作之中,不断的接触时事,了解时事,分析时事,传递时事信息。因为很多时事信息都是诗歌创作的优秀题材,而公文能够最直接的反映时事信息,诗人如果用这些时事信息作为诗歌创作的题材,创作出来的诗歌怎么会没有价值,没有内涵呢?
纵观中国古代的诗词名篇,最有深度的作品大都会和时事相关,杜甫和白居易就是最好的例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诗歌在内容上,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杜甫的诗作和公文一样,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且杜甫的诗作还具有极其深邃的内涵。如果说李白是中国诗坛高度的话,杜甫就是中国诗坛的深度。杜诗之所以有此内涵,和其作品能反映时事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也是唐代极具盛名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白居易以讽喻诗著名,其作品和杜甫一样,都贴合时事。作为诗词界和秘书界的泰山北斗,白居易公文写作和诗歌创作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其公文理论和诗歌理论本身就有很多相通之处,其公文的高度和诗歌的内涵也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
由此可见,秘书工作对于诗歌内涵的扩大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秘书工作和诗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诗人可以在从事秘书工作的同时深入时事,从而创作出内涵深邃的佳作名篇。
三、如何做到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之间的互利平衡
(一)怎样通过诗歌创作实现秘书的参谋职能
白居易在《寄唐生》一诗中写道:“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白居易之所以将生民疾苦融于诗歌创作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将民生疾苦以诗歌的形式传递给君王,通过讽喻达到劝谏的效果。用如椽之笔为百姓呐喊,体现出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正是许多秘书所缺乏的。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其中所蕴含的强烈责任感和民生关怀,像《卖炭翁》《观刈麦》《秦中吟十首》这种根植于儒家“民本”思想的诗,是诗人对于统治者的呼吁和劝谏,真正做到通过诗歌创作使下情上达,从而实现秘书的参谋职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除了将民生疾苦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给君王之外,我们还可以针对领导者所产生的问题,以怀古诗的形式,实现秘书的参谋职能。李白在古诗《秦王扫六合》中写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功铭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首诗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写秦王的,其实是李白写给大唐天子的劝谏诗,也是秘书参谋职能的体现。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剚矣。”由此可见,很多诗歌具有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作用,这种作用与秘书本身的参谋职能是吻合的。秘书可以通过深入基层,采集民风,并以诗歌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从而通过诗歌创作实现秘书的参谋职能。
(二)怎样通过秘书工作实现诗人的人生理想
古人云:“诗以言志。”很多诗人通过诗歌写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在中国古代,诗人们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理想自然也和儒家文化相通。一般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很多诗人的人生理想,他们总是希望能得到君主的重用,通过辅佐君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秘书类工作是和君主最为接近的工作之一,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影响到君主的决策,所以说,通过秘书工作实现诗人的人生理想是非常可行的。自古以来,诗人无不希望得到君主的重用,并因此创作了许多名篇佳句。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等等。这些都是诗人渴望通过辅佐君王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名句,我们很容易感受的到。
如何通过秘书工作实现诗人的人生理想呢?首先要做的当然就是饱读诗书,以丰富自己的才华;然后在社会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且坚持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后用自己的知识尽心尽力的辅佐领导,获得领导的认可和重用。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秘书职能影响领导,为领导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逐步的实现诗人的人生理想。
(三)怎样维持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的平衡
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虽然可以相辅相成,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掌握好一个“度”,如果不能维持好这个“度”,就很难维持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的平衡。
诗歌创作好比是人的理想,秘书工作则属于社会现实。我们应该通过社会现实逐步的实现人的理想,而不要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最终迷失在理想之中,找不到现实的方向,最终一事无成。当然,我们也不可以放弃理想,没有目标,这样也会让我们止步不前,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我们要兼顾现实和理想,把理想分成可实现的小目标,并落实到现实之中,这样才能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同样,我们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乎所以,牢记诗歌创作的作用和目的,除了浪漫的幻想以外,我们还要扎根生活,将秘书工作的实践融入诗歌创作之中,最终实现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的平衡。当然,我们在秘书工作的过程中也不要只顾眼前,目光短浅,我们要从长远考虑,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不可竭泽而渔,得过且过。高晓松曾经说过,“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除了秘书工作之外,我们可以适当的进行诗歌创作,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开阔我们的眼界,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维持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平衡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庸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人生只有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持之以恒,才能走向成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庸还讲究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所以我们在秘书工作的过程中对领导一定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控制约束自己的情绪,切不可目空一切,恃才傲物。像李白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种目无领导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奉儒守官才是维持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平衡的要素。中庸之道的“中”是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只有奉守中庸之道,遵循古圣先贤的教导,才能维持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之间的平衡,才能让秘书工作与诗歌创作相辅相成,最终通过秘书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逐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结论
综上所述,诗人和秘书都是和文字有着紧密关系的社会群体;诗人利用文字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秘书利用文字传达信息,参与决策。我们既可以用诗人情怀促进秘书工作更好的进行,又可以在秘书工作中不断培养诗人情怀;既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提升公文高度,又可以通过公文写作扩大诗歌内涵;既可以通过诗歌创作实现秘书工作的参谋功能,又可以通过秘书工作实现诗人的人生理想……
诗人和秘书的区别在于诗人大多数作品的主导性比较强一些,而秘书往往是代人所言。当然,在其执行其劝谏职能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主观性在里面。秘书的主观性言论对领导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当然,其非主观言论也是有一定价值的,是领导意志的一种体现。
诗人情怀和秘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诗人的情怀,我们可以在秘书工作中更加细致用心。作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沟通的桥梁,诗人情怀中的浩然正气和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可以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通上达下,使得秘书工作更好的进行。秘书工作中的实践和观察也会对诗人情怀产生一定的影响。公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诗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它们都源于生活,我们既可以通过的公文写作扩大诗歌创作的内涵,也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提升公文写作的高度。白居易曾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诗歌创作对秘书参谋功能的实现有着较大的积极意义。秘书工作主要在于务实,诗歌的作用主要在于言志;我们可以通过秘书工作实现诗人的远大理想。
当然,维持诗歌创作与秘书工作的互利平衡也是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它们才能相辅相成,和谐共处。诗人与秘书都在用文字诠释着自身的价值,创作出影响社会的公文和诗歌。秘书理顺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辅佐了一个又一个领导;诗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教化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秘书和诗人通上达下,秘书是领导的诗人,诗人是苍生的秘书。诗人与秘书都在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生活与梦想,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王锦森:《白居易公文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论文,2010年。
2. 傅绍良:《唐代诗人的拾遗补阙经历与诗歌创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
4. 冒志祥:《论中国古代官文书汇编的方法和目的》,兰台世界,2006年14期。
5. 吴冰:《中国公文历史沿革初探》,福州大学学报:, 2001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