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琴〕
彩凤梧桐息, 祥云雀鸟鸣。
伏羲交感制琴生。
天地以弦遥应,便教众心明。
曲蕴忧思意,声含惜别情。
五行参配六神宁。
羽角山高,羽角水渟澄。
羽角入音相和,顿感世风清。
——凤凰非竹不食,非泉不饮。非梧桐树不栖。伏羲认为梧桐必是有德之木,拜祭梧桐树后叫人讲伐成三段,上清下浊 ,中段清浊相宜,择良辰吉日,取来制作成琴。
此琴凤凰形体,依据阴阳之术,留出发音槽,龙池和凤沼,金木水火土五弦,宫商角徵羽,创作驾辩一曲,为示人君之德,周文王加一弦(文弦),周武王加一弦(武弦)。
上以感应天地万物,中以教化万姓生民,下以修养性情身心。尧舜琴和天下,师旷听琴论战,孔子龟山忧国,伯牙知音得觅,有高山流水,有凤求其凰,有幽兰独处,有神人和畅。
——羽角,宫商角徵羽,五音。
——应句:
天地以弦遥应,便教众心明。
山水入音相和,顿感世风清。
〔喝火令·棋〕
黑白无常势,乾坤有变机。
纵横围猎引长思。
春夏烂柯相对,谁晓百年移。
日月为棋手,星辰落奕池。
古今推演溯轮回。
此际中兴,此际美人衰。
此际宇寰鏖斗,自教乱台归。
——中美博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是棋手,在下一盘影响世界格局的大棋,而有些地方只是颗棋子。
——应句:
春夏烂柯相对,谁晓百年移。
中美宇寰鏖斗,自教乱台归。
〔喝火令·书〕
落笔风回雪,拈毫墨染梅。
楷行飘逸令人痴。
惊佩右军挥翰,春夏久临池。
劲势如流水,威形若战狮。
草涂狂猛任心驰。
妙字倾城,妙字慕名师。
妙字伯英操管,日夜苦研书。
——临池,这个典故源于晋卫恒的《四体书势》。这个典故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书圣”。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刻苦学习,以勤于学书。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张芝,字伯英,人称草圣。
——王羲之,曾官拜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风回雪,书圣王羲之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墨染梅,取自王冕诗《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作者想象自己画的墨梅长在王羲之的洗砚池边,所以花瓣并非白色,而是被池水染成了淡淡的墨色。
——书法,别称墨作龙蛇纸上飞、挥翰、挥毫、染毫、握管、操管、搦管、翰、临池、云章、墨宝、芳墨等。
——应句:
惊佩右军挥翰,春夏久临池。
倾慕伯英操管,日夜苦研书。
〔喝火令·画〕
淡雅丹青笔,华滋草木痕。
富春山水意传神。
川阜几重浑厚,烟树漫生云。
渡口商船急,街头贩卒勤。
汴京风采势惊人。
再忆桥宏,再忆市氲氛。
再忆万般繁盛,阁宇渐归尘。
——上片,描述黄公望所作《富春山居图》。其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大有人在画中游之感,引人入胜。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下片,描述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其生活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的北宋末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他创作了这件历史长卷。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应句:
川阜几重浑厚,烟树漫生云。
桥市万般繁盛,阁宇渐归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