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千秋鸿雁系诗情 [诗话]

随意玩     发布时间: 2017/11/9 17:26:30
阅读:1354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关键字
鸿雁诗

千秋鸿雁系诗情



鸿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雁。大雁是候鸟,每年秋末冬初,它们都要集群南归,春暖后再到北方去繁殖。

在古诗文里,人们对这种候鸟或单称鸿,或单称雁,或连称鸿雁。《周易·渐》曰:“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逸周书·时训解》云:“小寒之日,雁北向……雁不北向,民不怀主。”《礼记·月令》谓:“季秋之月,日在房……鸿雁来宾。”

关于鸿雁,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鸿雁传书:

相传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拘押在北海苦寒地带牧羊。十九年后,汉昭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同被拘押在匈奴的常惠设法见了汉使,暗地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帛书,书上说苏武等人今仍被羁于北海。单于与身边的人面面相觑,再也无法抵赖,只得把苏武等人放归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开来,雁也就成了信使。“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唐王昌龄《寄穆侍御出幽州》》“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宋陈达叟?《菩萨蛮》)等诗句都用到了“鸿雁传书”的典故。

王昌龄与陈达叟提到的衡阳,则是有关雁的著名地理坐标。衡阳有回雁峰,回雁峰为八百里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又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地处湘江之滨,为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区。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平沙落雁”和衡州八景之首的“雁峰烟雨”均坐落于景区内。当北方天气转冷,雁阵南行之际,衡阳一带则煦日舒晴,秋风送爽,碧水芦荻,旷野平沙,常常引来雁阵栖留。古人便误以为雁到衡阳不再南飞,于是留下大量把雁与衡阳联系起来的诗句:如“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唐杜甫《归雁二首》之一)、“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宋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阳》)、“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明陈宗契《咏南岳》)、“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清毛会建《回雁峰》),等等。

还有个雁丘的故事,也十分感人。

雁丘是著名古迹。在山西阳曲汾水旁边﹐为金人元好问葬雁之处。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路上碰到一个捕雁的猎人。那人告诉他,早晨抓获一只雁,已经杀掉了。脱网的另一只雁悲鸣不愿离去,竟然自己投地而死。元好问听毕唏嘘不已,于是从猎人手上把死雁买下来,葬于汾水边,“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当时同行者多为赋诗,元好问也写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在众多咏及鸿雁的诗篇中,还有一首脍炙人的七律: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诗是宋苏轼写的,题为《和子由渑池怀旧》。因为这首诗,汉语词典里又多出了一条成语“雪泥鸿爪”用以比喻往事遗留的些许痕迹。

(曾载《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