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新文:陈斯高戊戌诗词选析 [诗话]

陈斯高     发布时间: 2019/8/2 23:12:13
阅读:1499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新文:陈斯高戊戌诗词选析

新文:陈斯高戊戌诗词选析

陈斯高 新文 诗词云 昨天(2019年6月28日17时58分发)

【作者简介】陈斯高,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46年生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已创作诗词近万首,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约3000首;发表散文约200万字。《陈斯高诗文集·散文卷》、《陈斯高诗文集·诗词卷》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散文集《义门陈的传说》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获第三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年终奖二等奖一首,优秀奖二首;全国首届隐士寿星文化书画诗联大赛诗类一等奖、“金港花园杯走进新宿迁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安徽省长丰县“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楹联征集一等奖等诗词大赛奖项过200次。多篇诗词眹文刻木勒石流传。


【新文前言】陈斯高先生命我为其戊戌佳作作评,强调“写得长点”。我参照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将许多在题材、主题、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各方面相近或相反的作品取而合读”的方法,尽量寻根溯源,与古人佳作对读。限于学识,有时难免求之过深,陷入陈贻焮最不喜的“剔抉入里,把苦水都抠出来的分析方法”。陈先生逐首补写了创作札记,从中不难发现拙评偏颇与不足之处。期待有机会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当代其他优秀诗人佳作,在实践中提高。我曾怀疑一个诗人到了老年还能写出多少好诗。通过这组作品,这些疑虑完全打消了。

马克思二百周年诞辰 2018.5.4

大道斯人拓,风云二百年。

幽灵歌与火,激荡在人间。


【作者札记】这首诗成于一次偶然。中央召开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我独自一人在家里,看了央视的直播。于是,巴黎公社工人的呐喊,冬宫的炮声,五四运动北平街头青年学生的血,雨花台革命烈士的口号声,柏林墙的倒塌声,伴随着总书记激越的话语一齐向我涌过来。200年的历史风雨,200年的牺牲奋斗都闪烁在我的眼前。一种撼人心魄的庄严和沉重在我心头氤氲,充盈。我是一个在党旗下举过拳头的人,我忘不了这些。于是就有了这20字的诗。



【新文评注】“堂堂复堂堂,子瞻出峨眉。早读范滂传,晚和渊明诗。”清杜濬二十字“说尽东坡一生”,本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者,杜诗着眼东坡人生艰辛与品格高洁,本诗扣住“二百周年诞辰”题意,侧重马翁学说影响。首句通过造福兆民之“大道”与一生憔悴之“斯人”对比,突出其贡献。第三句“幽灵”指共产主义(语出《共产党宣言》),“歌”指国际歌,“火”兼指革命理想与武装斗争。次、末二句概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与现状,过来人自可体会其丰富内涵。全诗议论正大,略加形象点染,不乏神韵。


元宵有忆 2018.2.21

天舞虹花彩汇河,升平看尽慨然多。

娘包圆子高梁面,红紫腾翻小半锅。


【作者札记】元宵,汤圆,团圆,这些意象和图腾,横亘在中华诗歌的历史画卷中。面对元宵佳节的虹流灯海,面对满桌盈盘的各种口味的汤圆,面对儿孙们的欢乐,可回旋在我脑海的,却是那低矮的草屋;是从草屋飘出的袅袅炊烟;是泥土砌成的锅灶前烧火的白发老母,炊火烤红了她的瘦削的双颊……团圆,离不开家,离不开娘,娘在哪里,家才在哪里。可我,娘却没了!没了娘,谈什么团圆?去和谁团圆!



【新文评注】首写元宵景。次以“升平”承前,“看尽”过渡,“慨然”启后,针线细密。首、末分写今昔双景,从今宵漫天飞舞的七彩烟花回忆起昔日半锅翻腾的红紫汤圆,怀母深情尽在不言中。据作者说:“过去家穷,用高粱面包汤圆。”高粱面是用高粱磨成的粉,呈暗红色。诗中呼“娘”,每令人动容,如郁达夫《寄王映霞》“愁听灯前谈笑语,阿娘真个几时归?”。



3月17日中午屏播黄河冰封开河 2018.3.17

封冰终未羁长河,千里齐开走畅波。

毕竟东风能醒浪,峡声回水共滂沱。


【作者札记】2018年3日17日,央视新闻播出了黄河开凌的画面。奔流的河水夹裏着大大小小的冰块簇拥着,旋转着,一泻向前。那冰凌撞击的声响,那一涌向前的无畏,壮阔,雄伟,亦很牵怀。刹那间,我想起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也想起了民族历史上的屈辱与抗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间流淌的是我们民族的血液和灵魂!今天,中华民族就象这开凌的黄河,冲决了一切束缚和羁绊,欢快畅然地奔向梦想,一往无前!这里面,含有多少澎湃的诗意啊!



【新文评注】每年入冬,黄河近千公里冰封;一旦春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