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第二课 [诗论]

林骏     发布时间: 2023/11/28 9:38:19
阅读:186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教案
第二课

押韵、平仄和绝句的四种格式

什么是押韵?

一般是指诗歌句末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比如韵母都是a\an\ai等等,在韵书中同一韵部的字,同为平声或同为仄声为押韵,是不允许平仄声混押的;应该注意的是,在韵书中,in\en为同一韵部,ing\eng\ong为同一韵部,而不是我们习惯认为in\ing和en\eng和on\ong为同一韵部。

诗为什么要押韵?

诗押韵是为了吟颂时朗朗上口,有了这个要求,就意味着这种体裁的写作比散文等其它文体要难一点,所以很多人觉得诗比起其它文体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于是拼命想披上诗的马甲,却又不愿意受押韵的束缚,就找各种理由反对诗押韵的限制,这是典型的既想享受利益又不想承担义务的说法。也就是俗话说的那啥,既想那啥,又不想那啥或说是既想那啥,又想那啥,两头的好处都想占,哪有那么多的好事。

所以,诗为韵文,押韵是它最基础的特征。不想押韵就别披诗的马甲。

什么是平仄?

古人把声音分五律,宫商角徵羽,字的读音也分五音,平上去入,不忙,平又分为阴平、阳平,所以字的五音就是阴平、阳平、上、去、入,由于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某些方言里还有保留,比如南方方言里面)所以止剩下阴平、阳平、上、去四声,正好对应汉语拼音中的1、2、3、4个声调,

其中,1、2声为平声,3、4声为仄声。

对于普通话不太标准的人来说,分辩2声和3声是件难事,对四川人来说也是如此,要不也不会有四川人说普通话说的是椒盐普通一说。不过不要紧,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的汉语言老师夏中宜夏老师教过一个小窍门,普通话的2声在四川话里仍然读2声,而普通话的3声在四川话里却是读4声,至少绝大部份下如此,如:如此、暖和等等。

诗歌为什么要研究平仄?

俗话说文似看山喜不平,没有起伏的山峰,没有跌宕曲折的河流就没有好看的风景。诗歌没有平仄的变化就没有吟颂时优美的旋律,内容上没有起伏读者就没有情感上的享受。研究平仄当然包括内容上的起伏(也算是一种平仄),也是为了让读者的声音和情感上得到享受。

什么是格律诗和非格律诗?

所谓格律诗就是在押韵、平仄上是遵守一定规律的诗,非格律诗就是除押韵外(且押韵可以平仄混押)的诗。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非格律诗又称古体诗,所谓近体、古体是相对而言(以隋唐为界)。

打个比方,非格律诗就像人穿着休闲装,可以随意一点(当然,随意也别太出格,内裤外穿的超人形象不算);格律诗就像穿着正装和晚礼服有一定的着装要求。穿休闲装的人未必就不漂亮,穿正装或晚礼服一般会更耐看一点。

我们以后要讲的诗按单句字数上讲分为五言和七言,从句数上讲分为四句和八句,我主要讲四句的,在格律诗中就是五绝和七绝。

格律诗的基本格式为双字一节分平仄,平仄交错,押平韵。

汉语中有双音节为词的特点,也就是两个字为一小结。要求平仄交替间隔,双句必押韵平声,单句末字不押韵仄声;首句押韵末字为平,不押韵时为仄。除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外,单句不押韵,双句必押韵。

绝句的平仄又有一三五不论(不完全),二四六七分明的说法。

下面我们先以七言绝句为例,来研究一下它的平仄关系。

例一:首句为平起,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要注意,不能失粘,也就是第三句的头两字平仄要与第二句保持一致。

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此处要求末字为仄所以调整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此处要求末字为平声押韵,所以调整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最后形成的平仄关系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玲珑七窍宫商引, 

仄仄平平仄仄平。落尽梅花马铁间。

仄仄平平平仄仄,一曲阳关三唱罢,

平平仄仄仄平平。风霜大漠月天山。

一三五不论

一五不论

一三不论

一三不论

例二:首句为平起,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清烧竹笋拌黄瓜,

仄仄平平仄仄平。酸菜香菇炖老鸭。

仄仄平平平仄仄,我是俗人当爱酒,

平平仄仄仄平平。君为雅士可分茶。

只需调整首句就行。

一三不论

一五不论

一三不论

一三不论

例三:首句为仄起,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云管阴晴当称意, 

平平仄仄仄平平。圆缺岂敢不由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神舟驶向天庭问,

仄仄平平仄仄平。明月谁偷只半轮?

一三不论

一五不论

一三五不论

一五不论

例四:首句为仄起,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锦绣丹青身上穿, 

平平仄仄仄平平。东方神韵应诗传。

平平仄仄平平仄,行来摇曳花枝媚,

仄仄平平仄仄平。无语娉婷最可言。

一五不论

一三不论

一三五不论

一五不论

下面我们再捋一下五言绝句的平平仄关系,理论上讲,五言就是在七言的基础上去掉前两字。

例一:首句为仄起,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枫火因秋醉, 

(仄仄)平平仄仄平。山青落日燃。

(仄仄)平平平仄仄,崖高翻瀑布,

(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色作琴弦。

一三不论

三不论

一不论

一不论

例二:首句为仄起,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饼喻团圆意, 

(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秋入万家。

(仄仄)平平平仄仄,舌尖生百味, 

(平平)仄仄仄平平。欢笑到双颊。

一不论

三不论

一不论

一不论

例三:首句为平起,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人间秋月满, 

(平平)仄仄仄平平。世上数离合。

(平平)仄仄平平仄,且共团圆饼,

(仄仄)平平仄仄平。同声水调歌。

一不论

一不论

一不论

三不论

例四:首句为平起,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巡天月泛舟, 

(平平)仄仄仄平平。北斗饮中流。

(平平)仄仄平平仄,还盗仙宫桂,

(仄仄)平平仄仄平。人间遍种秋。

一不论

一不论

一三不论

三不论

大家下来自己研究一下几不论与押韵和平仄起句之间的关系。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