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旧瓶装新酒,从蝉诗谈起,视觉角度的翻新。
盛夏时节,窗外的蝉叫声不绝于耳。蝉已成为夏天的标志,蝉鸣总能给人带来野趣、宁静和凉意,那抑扬顿挫的蝉鸣声,往往会使人追忆起儿时的情景。而在古诗词中,蝉是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栖高饮露的生活习性,故诗人常以蝉自喻,来表现品格的高洁。
我们来看看咏蝉诗中的三甲。
第3名 唐朝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此诗通过歌颂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暗喻自己高洁品格,无需吹嘘自能声名远扬,诗句间透露出自信之情。
全诗短小精练,言简意深,托物比兴,形象生动,含蓄委婉,韵味悠长。
第2名 唐朝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托物言志诗,前两联写“蝉”,突出其“高难饱”、“恨费声”的遭遇和处境,以蝉的彻夜悲鸣反衬树的无情。后两联写“己”,叙说自己官职低微,漂泊不定,田园荒芜,举家清贫的现状。此诗借咏蝉托物言志,寄托身世之感,既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境况,同时表明心志,突出自己高洁的品格,是咏物诗佳作。
第1名 唐朝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初唐四杰”论写诗水平,我认为骆宾王仅次于王勃,位居第二位。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托物言志诗,比上一首李商隐的《蝉》水平更高,李商隐的诗尚能分清哪句写“蝉”,哪句写“己”,而此诗“蝉”与“己”完美融为一体,难以区分。
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他在狱中写此诗抒发蒙冤之情。此诗以蝉比兴,借蝉寓己,通过咏诵蝉在艰难环境中的高洁品行,表达自己无辜、希望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物我合二为一,感情充沛,用典自然,语意双关,不愧为咏物诗杰作,也当得起咏蝉诗“压卷之作”的称号。
蝉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变成了林中非凡不屈的孤独者。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亦是志士人语。
记得我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选了法国昆虫和植物学家法布尔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蝉的生活,蝉卵在树上孵化后掉在地面,就要赶快打洞,然后在黑暗中工作四年,才能穿上漂亮的时装,换来阳光下一个月的歌唱。是不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可是在夏天,蝉声既可以是长吟,也可以是噪音,尤其是当人的心情烦闷做事不顺的时候,就难免被迁怒了。
恼蝉(新韵)
诗韵难成只怨蝉,分明胡闹戏人间。
狂言凡事都知了,将尔油烹点菜盘。
你瞧,诗人写不出诗来就怪到的蝉打搅了思路,威胁要把蝉油炸了当下酒菜,据说现在蝉可卖到六十块一斤呢,不知道它知了不知了。
蝉是它的学名,小名或者诨号又叫知了。不过毕竟只是动物,知了知了,它究竟知了些什么?
讥蝉二首(新韵)其一
入夏占枝条,张狂夜不悄。胸中无点墨,唯有嗓门高。
传统诗词里,蝉都是性高洁饮清露的名士形象,不过我们了解一点生物学知识的话,就知道蝉并不是靠喝露水生活,而是用它长长的吸管状的尖嘴吸食树汁。你看,很多事物揭开真相后就不是那么美好了,当然作为文学创作,我们有时并不需要真相,而只是选取我们需要形象表达我们的感情。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你非要去量一量,那诗就没法写了。
我们继续讨论蝉的反面形象。
讥蝉二首(新韵)其二
开口曰知了,时人误以高。原来吸树髓,饮露假情操。
一但揭开了蝉不是喝露水而是吸树髓这个真相,再对比它漂亮的翅膀,整天有树上高谈阔论的形象,这个高士的人设一下就崩塌了。于是就有了下面这首:
讽蝉(新韵)
一朝上位善清谈,星羽当风道貌然。
高士何尝真饮露,分明吸髓是贪官。
这个语言和现实感是不是更强烈一点。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类知识的丰富,我们不愁没有写诗的内容,也不用担心前人把诗都写完了,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表现,有足够空间可供我们发挥。
用一首难到在线格律诗词检测的七绝来结束今天的讲课:
科技改变生活二(新韵)
微信QQ一点通,无烦鱼雁寄书功。
千言万语卿如面,咫尺天涯入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