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宁波
的个人主页
首页
个人作品
诗书画苑
收藏推荐
诗坛互动
留言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作品详情
母亲拍的甜酒
[散文]
符宁波 发布时间: 2025/8/17 19:08:16
阅读:10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关键字
甜酒
母亲拍的甜酒
母亲善于厨,精于食,方圆数里莫不敬佩也。这大概是一种天份,又或许是业精于勤或用心做事的原因吧,反正对我来说,倒是好事。
夏日,冰凉又沁甜的甜酒,可是一样不可多得的美食。它既可解馋,又可解凉,一碗下肚,比灵丹妙药都要好,身子骨会降了几度,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会感觉舒爽。
小时候,拍甜酒是数着日子的,只有节日或某些特殊的日子才会做的。母亲的甜酒,无疑是我们家的金字招牌,是款待客人的一道美食。过年之后,做甜酒的第一个好日子是端午节,我们也差不多是数着日子过来的。之后,就是收割早稻米的时候,新米掺些糯米,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母亲拍甜酒的程序,与其他人并无区别,也是自祖先哪里传下来的。在农村时,我亲眼目睹了全过程,有些细节也清清楚楚,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拍甜酒的工具也升级换代了,如原先用来保温的稻草已经换成了旧衣服,原先盛甜酒的木盆也换成不锈钢的盆。
前几天,回去看母亲,适逢三姑妈也在这里,母亲又为她一家拍了一次甜酒。我到家时,正看到母亲将拍好的甜酒密封在一个大玻璃瓶里,那是姑妈准备带回长沙的。姑妈家的儿子、媳妇都喜欢吃,这是她到母亲家之前特意交待过的。
没有带完的,母亲用甜酒煮汤圆来款待我们。原先,我是不准备吃的,因为转胺酶高和生病忌讳酒精的缘故,我已经十多年没有吃过母亲拍的甜酒了。这一次破例,是看在夫人和姑妈她们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麻起胆子吃了一大碗。味道还是小时候的味道,沁甜的,清爽可口,没有一丝杂味。母亲一直不赞成我忌口,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人生还活着有什么意义?也说能吃就是福,管那么多干嘛。我听她唠叨,但心里主意已定,也不会更改,唠叨就随她唠叨,我也不反驳她。
我记得母亲拍甜酒要经过几个程序。还要几个关键。第一个程序是糯米与粳米的比例,糯米与粳米的大小要一致,需要用筛子去除一些碎米,不然煮出来的饭大小不一,影响美观。第二个程序是洗米和泡米,把米洗干净,直到倒出来的洗米水,与加进去的水一样清澈,然后再将米泡上三个小时,让米充分吸水,达到饱和状态。第三个程序是蒸,大约二十分钟,用锅蒸也行,若是有甑就更好了。蒸是有讲究的,过了就跟熟饭一样,没有了劲道,欠火候的话,又如同生米,也没口感。第四个程序,将蒸出来的饭用冷水淘干净,清除表面过多的淀粉。第五个程序是拌曲儿,然后在拍甜洒的容器底部放一层曲儿(专用拍甜酒的,市场上有卖),将蒸好的米饭放进去,又在最上面放一层曲儿,拌曲儿必须要均匀,而且量要多少合适。最后一个程序是发酵,这应该与酿酒差不多,用厚衣服(或棉被)将拍甜酒的容器包裹,时间差不多一到两天,不同的天气情况下时间也不相同,好没有好,主要是看预先留置的窝窝里有没有水,水的颜色怎么样。这样,甜酒便拍好了。
拍甜酒的曲儿,是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我记得小时候陪母亲去市场买曲儿,母亲一定要反复地询问老板:一个曲儿拍多少斤米斤?多长时间会发热。母亲问清楚之后,还不放心,总会要试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后才放心地去拍甜酒,也将这个方法告之左邻右舍。
母亲的甜酒拍得好,周围的不少人是享了口福的,包括过年过节来的一些亲戚,也没有少吃我们家的甜酒。我记得,我们家拍甜酒一般会拍两盆,一盆是给左邻右舍的,一盆是自家留的。那个时候,我们左邻右舍都是爷爷的兄弟,也没有外人,大家也都会分享好吃的东西,并不会哪一家会吃独食。农村人,都非常质朴。母亲的人缘好,大概也是与她大方有关吧。我在长大以后,也不会计较这些小事情,能够与人方便的,大都会给人方便。
对人有用,与人有益,人家才会尊重你,也会愿意与你分享一些东西。我从母亲拍甜酒的事情中,看出来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也看出了一个人拥有优势的重要性。如,德爷爷会烧火土,母亲在告诉他之后,他就会来帮忙;姨娘种菜种得好,她也会告诉母亲一些诀窃,有时候也会指导母亲做事情。若是一个人一无是处,脾气又不好,大概率是不太讨人喜欢的。
有人说,想家了,唯有妈妈的味道才能一解乡愁。我想家的时候,也想妈妈拍的甜酒,想那一碗冰凉清澈又沁人心脾的甜酒。记不清有多少年了,妈妈只要知道我回家,就一定会拍一盆香香甜甜的甜酒。
我的梦里,时常出现母亲的拍的甜酒,出现她笑盈盈地看着我狼吞虎咽、余味悠长的样子。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
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