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中州文韵之洛阳 [词]

云天客     发布时间: 2025/4/6 8:03:45
阅读:124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的主要源头。重游河南主要文化名城,以词记之。
关键字
洛阳,神都,龙门石窟,老君山





沁园春‧中国洛阳
2025年2月21日于洛阳

暮寺钟声,萦绕帝梦,玄装西行①。
演会盟北下,献帝东行,
孝文南上,伪燕西攻②。
武僧勤王,长安唐宗③;
武周明堂,诸胡面圣,天枢巍峨成幻影④。
子美出,有三吏三别,漂泊人生⑤。

鼎铸中国有铭,遗址惊世祖庭名胜⑥。
献河图洛书,形上文明⑦;
青牛函谷,道德传颂⑧。
龙门石窟,魏风唐韵,卢舍大佛集大成⑨。
香山枫,乐天林卧听,琵琶余声⑩。

注:①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返回洛阳,称做白马寺,随成佛教祖庭。
②武王伐纣时与八百诸侯会盟洛阳孟津,终灭纣。东汉献帝被曹操迎去魏都许昌。497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安禄山兵乱攻占洛阳后,自立大燕皇帝不久,757年被大儿子谋杀。
③相传少林寺武僧助秦王兵败最大的割据势力,攻下洛阳,唐初大定,后来秦王成就唐太宗。
④694年初,武则天平定吐蕃、突厥、室韦等战乱。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诸胡聚钱百万亿”购买铜铁建造天枢。天枢,是武则天的记功柱,寓意“天下中枢”。
⑤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⑥西周青铜器何鼎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称洛阳为中国,意为一国之中。五大遗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城,随唐古城。三教祖庭,是儒、释、道三教的祖庭。 儒教祖庭位于洛阳周公庙,释教祖庭位于洛阳白马寺,道教祖庭位于洛阳上清宫。周公制礼于洛阳,道学始创于洛阳,佛教首传于洛阳,因而洛阳被称为“三教祖庭”。
⑦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后有易经和道德经,形成中国传统形而上学文化。
⑧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被守将伊喜拦下讲道。老子讲道德经,成为道家的经典,广为流传。
⑨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占地面积31.7平方千米,为人文景观。现存2345座佛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集大成不仅是雕像形象由胡人到汉人的演化,更是艺术水平成就达到顶峰。

⑩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唐朝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朝三大诗人之一。




水调歌头‧龙门山怀古
2025年2月22日于洛阳
孔子曾经来洛阳拜访老子,对于完善儒家思想有重要启迪作用。推动和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文化繁荣景象,使中华文明登上人类文明的高峰。

白云隐苍龙,郁郁连碧空。
洛水悠悠逝去,霞映山迷影。
千秋岁月匆匆,平王迁都如梦,
道儒留遗风①。
百家争鸣起,繁荣最高峰。

形而上,道德经,悟中行。
明月高悬,理想境界九霄重。
大学治国,中庸量行,
汉唐胜迹传颂、翻汗青。
大佛慈悲颜,熙熙笑谈中。

注:①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东周开端。但是皇权被架空,进入五霸称雄的春秋时期。




满庭芳‧老君山幽思
2025年2月24日于洛阳

云绕金殿,霞光斜照,碧空钟声飘渺①。
太清观里,香烟上九霄②。
千秋游客攘攘,暮色中,泉飞松涛③。
玉皇顶,月悬星闪,银河似仙桥。

大道,绝世少;紫气东来,伊喜求教④。
龙虎山门高,符箓开道⑤。
青城幽幽山道,月朦胧,周天微妙⑥
雪茫茫,银装素裹,混沌静悄悄。

注:①金顶道观群。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顶建筑,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亮点。
②太清观。山顶太清观始建于北魏,历代重修,唐代尉迟敬德曾监工重修,明朝最为鼎盛,铁椽、铁瓦、金碧辉煌。
③龙吟听泉。龙吟阁是观景亭,它坐落在老龙窝栈道之上。溪流从珍珠滩留下,到了龙吟阁下,被山岩拘成湍流快速流入深潭,经过了一系列的缓急冲撞之后,留下了大小十几个瀑布,瀑布水声能够在涧谷中的回音壁间回荡。
④传说老子传《道德经》后,告别函谷关的关令尹喜,骑着青牛而去。另有记载称老子归隐于洛阳景室山,北魏时在山中建庙纪念老子。唐贞观年间受到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唐太宗赐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
⑤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主要从事醮仪与符箓。
⑥青城派是道教内丹修炼的派别。青城派发源于中国道教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青城丹法的“无为”修持集中体现在历代的口诀上,即“守无致虚”。其中分三个层次:初步入手功夫为“守中致和”;第二步为“了一化万”,第三步为“万化归一,一归虚无”。然而其“诀中诀”久已不传,故修持者通常难以把握见验。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