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南阳情怀
2025年3月19日于南阳
明镜高悬,仗列威武,民之悲苦①。
刘备频顾,三分天下,后人皆敬服②。
水淹七军,火烧连营,计谋生死无数。
请医圣,经方救助,张衡难测前路③。
丹江大观,难舍故土,清流北顾悠悠④。
老界岭上,苍松翠柏,南北各锦绣⑤。
古木郁郁,溪绕峰转,漂流激荡画图⑥。
独玉美,月季艾草,香透晨雾⑦。
注:①內乡县衙。
②卧龙岗,三顾茅庐,隆中对。
③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的地动仪。
④丹江水库移民超2000万人。
⑤老界岭是南北地理分界线。
⑥宝天曼生态景区。
⑦南阳有独山玉随成玉雕之乡,月季之乡,艾草之乡。
桂枝香·拜谒医圣祠
2025年3月19日于南阳
汉阙凝香①,艾海绿波荡,月季盈盈。
忍看哀鸿遍野,瘟疫空城②。
幼学初启拜岐黄,破除伤寒解迷暝③。
采药辨经,悬壶市井,心海入冥。
举孝廉,太守心念,系芸芸众生④。
挂印归隐,素问究竟,六经辨证规正⑤。
岭南孤灯深夜明,巨著独树杏林经⑥。
经方甘露,万世流芳,熙熙药浓⑦。
注:①医圣祠山门汉阙。1991年,中央、省、地、市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对医圣祠进行大规模修复建设工作。医圣祠建筑风格为仿汉建筑群,大殿则为清代四合院式砖木建筑。现总占地面积11429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物面积6669平方米,含各式房屋136间,中国医药学,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邃而著称。
②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如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
③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10岁左右时,拜同郡有名的医家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④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张仲景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在封建时代,做官不能随便接近百姓。张仲景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让有病的百姓进来诊治。
⑤张仲景辞官来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
⑥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
⑦西晋285年,张仲景遗体迎回故乡安葬,建医圣祠,医圣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