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歌咏昭通风物,传播昭通文化]:
昭通古称“朱提(shū shí)”“乌蒙”,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在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辖9县1市1区,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居住有汉、彝、回、苗等24个民族633万人。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设立朱提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的历史。两晋、南北朝置朱提郡,宋为乌蒙部,元设乌蒙路,明为乌蒙府,清设昭通府,取“昭明通达”之意。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南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曾创造了灿烂的“朱提文化”,是早期云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自古就是出滇入川进黔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节点,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是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双向大走廊。享有“资源金三角”和“聚宝盆”的美誉,风景迤逦、生态宜居,是一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热土。近代以来,诞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将罗炳辉将军,爱国将领龙云、卢汉、曾泽生,国学大师姜亮夫等杰出人物,涌现了一批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的文艺创作者,形成了备受关注的“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是全国第五个“中国文学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