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闽都台江焕新篇 [诗:七律]

世袭农民公     发布时间: 2025/3/7 4:30:44
阅读:6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短短两个月内,台江诗联学会会员便逾百人,青年才俊占半壁江山,创作成果斐然,这一现象有力彰显了台江浓厚的文化生态,为表达对台江未来的美好期许而作。
关键字
庆祝福州市台江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人数突破百人征集诗词活动



台江焕彩启新,凤子抟风破浩

两月诗联英百萃,群贤逸采韵千

三山毓秀人文盛,七巷藏幽史韵

且趁朝晖书锦卷,同襄绮梦耀重




注释:
作者赏析

1.首联:“台江焕彩启新航”,旨在展现台江在新时代的蓬勃气象。我选用“焕彩”一词,意在描绘其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繁荣景象,彰显这片土地的无限活力与潜力。“启新航”则寓意台江在社会民生、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正开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征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台江未来发展的热切期待。然而,我也深知文字表达的局限性,或许未能将心中的台江完美呈现。 构思“凤子抟风破浩荒”时,我对“凤子”这一意象进行了创新处理。从文字学角度,将“子”的本义“子嗣”与象征祥瑞、杰出的“凤”相结合,并融入口语化表达,赋予其全新语义。在闽都文化背景下,“凤子”与三坊七巷“五子登科”的文化脉络紧密相连,寓意科举时代人才辈出、学业有成的美好愿景,体现了闽都文化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我笔下的“凤子”,象征当代各领域崭露头角、充满朝气的青年才俊,他们如同人中龙凤,潜力无限、抱负远大。

2.颔联:“两月诗联英百萃”,短短两个月内,台江诗联学会会员便逾百人,青年才俊占半壁江山,创作成果斐然。这一现象有力彰显了台江浓厚的文化生态。“英百萃”中的“英”,正是我所描绘的“凤子”。他们汇聚于台江诗词联学会,展现卓越才华和独特风采,凭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不断探索、创新,在文化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同时,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百花齐放,为这些“凤子”搭建了广阔的展示舞台。经济层面,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完善设施、升级活动。“群贤逸采韵千彰”,凸显人才多元独特与文化成果丰富深远,为后文对台江的进一步描绘与升华做好铺垫。

3.颈联:“三山毓秀人文盛”,“三山”指于山、乌山、屏山,它们凭借灵秀的自然风貌,孕育出繁荣的人文气象。这不仅包括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还涵盖台江民众代代传承的生活智慧、独特民风民俗以及高尚道德风尚,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七巷藏幽史韵长”,“七巷”如杨桥巷(宋代杨桥古桥遗址、林则徐出生地)、郎官巷(宋代刘涛祖孙五代郎官聚居、严复故居)等,每条巷子都深藏悠悠岁月的故事与独特民俗风情,是台江历史文化的物质见证,深刻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4.尾联:“且趁朝晖书锦卷”,“朝晖”寓意当下充满机遇的黄金时代,呼吁台江各界珍惜时机、拼搏奋进。“同襄绮梦耀重洋”,表达台江人民齐心协力共筑美好未来的梦想,涵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等多个维度,立志走向世界舞台展现独特魅力与强大实力,升华全诗主题,表达对台江未来的美好期许。

5.意象与主旨:诗中“凤子”代表新生希望与活力,“三山七巷”象征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二者紧密交织。“凤子”在“三山七巷”的滋养下成长,又为其注入全新活力。整首诗从描绘台江新貌起笔,历经文化繁荣展现、历史沉淀回溯,最终落脚于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层层递进,营造开阔深远的意境,生动呈现台江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与无限发展潜力,抒发对台江的由衷赞美及对其未来辉煌的坚定信心。

另:
从征稿要求的角度来看,不在题目中添加“诗词联会”相关表述。原因如下:

主题灵活性:征稿要求以庆祝福州市台江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人数突破百人为主题,重点在于“庆祝”和“人数突破”,但并未规定题目必须体现诗词联会。若题目中加入“诗词联会”,易使立意局限于联会内部事务,难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如台江地域文化发展、青年文化传承等视角进行立意,从而限制了创作思路。例如,“闽都台江焕新篇”这样的题目,就可从更广阔的层面描绘台江的发展,与会员人数突破百人所彰显的文化活力相呼应,同时又不局限于联会本身。

意境营造:诗词需营造优美意境,传达情感。题目中若直白地出现“诗词联会”,可能会破坏整体意境的美感,显得过于直白、功利。而富有诗意、简洁的题目,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感受诗词中对台江发展、文化传承等美好愿景的表达,这更契合诗词创作的追求。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