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功利思潮涌动之背景之下。作者研读《战国策》《史记》中苏秦事迹,感怀古人为现实所迫而激发的惊人毅力,反观当下世人或为生计奔波、或为理想挣扎的普遍状态。诗中借战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暗喻现代社会中个体在压力与抱负间的艰难抉择,尾联尤其流露对“被动奋斗”这一生存困境的深刻共情。全篇以史为镜,既咏叹古人,亦叩问当代心灵。
未得洛阳业,方成六国功。
晨昏锥刺股,风雪马行空。
合纵诸侯惧,连横霸业穷。
若非生计迫,谁肯弃平庸。
注释:1.洛阳业:指苏秦未能像家乡洛阳的传统仕宦那样安稳立业。苏秦出身洛阳农家,初始游说秦国失败,穷困归乡,受家人冷遇。
2.六国功:苏秦后主张合纵,成功游说六国联合抗秦,佩六国相印,成就辉煌。
3.锥刺股:典出《战国策》,苏秦夜读困倦时以锥刺大腿励学,喻刻苦奋发。
4.马行空:暗合成语“天马行空”,既指苏秦为合纵奔波列国的艰辛,亦喻其谋略超逸不羁。
5.合纵:苏秦主张六国纵向联合抗秦,一度使秦国不敢出函谷关。
6.连横:与苏秦对立的张仪倡导秦国与各国横向结盟瓦解合纵,最终助秦成就霸业。
7.霸业穷:合纵被连横所破,六国终为秦所灭,霸业成空。